遂昌八景(其五)后墅春耕

浓云压树春雨足,土脉如酥秧水绿。

大儿后墅扶耕犁,稚子前坡饭黄犊。

黄云捲空桑柘疏,鼓声日暮鸣枌榆。

烹羊炰羔醉耳热,仰天拊缶歌呜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叶可权的《遂昌八景(其五)后墅春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耕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滋润大地、农事繁忙的景象。

首句“浓云压树春雨足”,描绘了春雨充沛的景象,浓密的云层仿佛要压到树梢,春雨充足,为大地带来生机。接着“土脉如酥秧水绿”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雨水浸润后的土壤松软如酥,嫩绿的秧苗在湿润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大儿后墅扶耕犁,稚子前坡饭黄犊”两句,通过两个场景展现了农忙时节的劳作景象。大儿子在后墅扶着耕犁,辛勤耕耘;小儿子则在前坡喂养着黄牛,准备着农事所需。这一老一少的场景,既体现了家庭分工合作,也展现了农耕文化的传承。

“黄云捲空桑柘疏,鼓声日暮鸣枌榆”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黄云翻滚,天空逐渐暗淡,远处的桑柘树稀疏可见,村中的鼓声在日暮时分响起,传遍枌榆林间。这不仅渲染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最后,“烹羊炰羔醉耳热,仰天拊缶歌呜呜”两句,描绘了农人劳作之后的欢庆场景。他们品尝着烤羊肉和炖羔肉,酒香四溢,耳根发热,随后高声歌唱,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淳朴而热烈的庆祝方式,反映了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于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元代江南农村春耕时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感。

收录诗词(6)

叶可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遂昌八景(其六)长安晚渡

平芜断楚迷行路,野渡茫茫烟水暮。

孤舟隔岸呼不来,落日寒沙点鸥鹭。

浮云万里空悠悠,长安不见令人愁。

长安在西向东笑,欲借两腋天风秋。

形式: 古风

申镇庙

凌晨策马趋灵宫,萦纡一径松萝重。

两山对耸忽开豁,参差殿阁苍烟封。

溪回路转得平土,云间鸡犬存庄农。

庙庭乔木巢野鹤,沙濑虎蹄遗新踪。

仰观绝顶倚霄汉,陪山剑戟攒群峰。

霏霏岚光翠欲滴,深林绿动春意浓。

包含元气蓄雷雨,巨壑湛蔚藏神龙。

天香屡降新年谷,有司时祀宜弥恭。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题明秀亭

漓江东过昭州城,城边虚敞明秀亭。

昔人创意岂云偶,爱此水秀山光明。

隔江荔浦云横岭,西山铜鼓烟迷顶。

万劫金钟古殿荒,千寻玉井沈波冷。

往年城市连江居,即今郊野无村墟。

凄凉三县赋役少,寂寞孤城楼橹虚。

我曾十年摄其守,防虞听事重营久。

几番舟楫重经过,屈指年华数来九。

髦倪见我重伤神,繁华一去如浮云。

府公俱是豪俊客,谓当鼓舞新斯民。

青云飘风惜时晚,白日留顾下邱坂。

何人为我呼梅公,山头啼鸟山花红。

一杯磊落浇心胸,写诗作向临江风。

形式: 古风

题刘材之家子昂书映雪轩扁

吴刚粉月成琼屑,洒向人间沃春热。

东风刮地清梦阑,门外好山青不得。

白云著雨飞难起,晓来化作湘江水。

湘水娟娟照美人,对此心开几千里。

临池落笔幽思多,白须道士来相过。

日斜写得黄庭去,锦笼却送山阴鹅。

山阴春尽美人老,茂陵刘郎拾瑶草。

瑶草年年吹古香,至今残雪明松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