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蒙秀实内黄贤尉寄书期许稠至有经世之语辄代书为谢

岁宴慕群侣,鱼鸟各知息。

故人音书来,怜我此时忆。

忠言开靡靡,岂但问寝食。

我有山耕愿,久矣君已得。

中道忽献书,明时思自立。

一官虽漫与,颇知民苦疾。

豺狼不当路,雨露发天秩。

植杖听班诏,去暴看甲乙。

闾阎心欲速,廊庙虑匪棘。

恨不死褚渊,叹嗟起安石。

固云小人鄙,未易君子识。

悠悠定谁堪,世事儿女剧。

君才雄且锐,欲振排云翮。

但恨张公子,蹶蹶难与适。

功名良可图,燕然铭谩勒。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终时节我向往群聚,鱼鸟各自知道休息的时候。
老朋友的信件来了,怜悯我此刻心中充满思念。
忠诚的言语能激励人心,岂止询问日常饮食。
我有归隐山林的愿望,这愿望你早已明白。
中途你忽然寄来书信,表明在太平盛世你想要自立。
虽然官职微小,但深知百姓疾苦。
豺狼不挡道,恩泽如雨露般滋润,显示了天道公正。
放下农具聆听圣旨,除去暴政观察是非。
民间疾苦急于解决,朝廷忧虑却非轻率。
遗憾不能像褚渊那样长寿,感叹如王安石般崛起。
确实,小人鄙陋难识,君子的才华不易被人理解。
长久以来谁能胜任,世间纷扰女子尤为复杂。
你的才能既雄健又锋利,想振翅高飞冲破云霄。
只可惜遇到张公子那样的阻碍,难以顺利前行。
功名富贵是可以追求的,但刻在燕然山的功绩却是空谈。

注释

岁宴:年终时节。
群侣:群聚的人。
故人:老朋友。
怜:怜悯。
忠言:忠诚的言语。
问寝食:询问日常饮食。
山耕:归隐山林。
久矣:早已。
明时:太平盛世。
自立:自立于世。
漫与:微小的官职。
民苦疾:百姓疾苦。
豺狼不当路:没有恶势力横行。
雨露:恩泽。
植杖:放下农具。
班诏:圣旨。
廊庙:朝廷。
匪棘:非轻率。
褚渊:长寿之人。
安石:王安石。
小人:鄙陋之人。
君子:有才德的人。
悠悠:长久。
世事:世间纷扰。
雄且锐:雄健锋利。
排云翮:高飞的翅膀。
张公子:阻碍者。
蹶蹶:艰难。
燕然铭:刻在燕然山的功绩。
谩勒:空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表达了对故友秀实内黄贤尉寄来的书信中深含的经世治国之策的感激和回应。诗中,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羡慕群侣各有其处,而自己在岁末之际特别思念故人。朋友的书信如同忠言,不仅关心日常,更关注民生疾苦,这让诗人深感欣慰。诗人提到自己早有归隐山耕的愿望,但朋友的出现让他重新思考在明时如何自立为政,为百姓谋福利。

诗中提到朋友虽然被授予官职,但他深知民间疾苦,决心清除豺狼,推行仁政。诗人感叹如能早些遇到这样的人才,如褚渊或王安石般,定能有所作为。然而,他也惋惜现实中难以找到完全符合理想的贤才,感叹世事艰难,女子事务繁重。尽管如此,他赞赏朋友才情出众,有雄心壮志,希望他能振翅高飞,实现抱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功成名就的期待,但也提醒他要警惕现实中的阻碍,切勿轻易满足于表面的成就。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才的期待。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枕上闻蛩忽久不鸣

促织复促织,尔实借我职。

语我以诗书,觉我以道德。

胡然久不鸣,似知不如默。

默而如见容,实惟已失则。

不见容而疑,岂不云大惑。

智或神于蓍,梦有不待卜。

秋风日已高,太白光如植。

予岂默默时,杀身徇吾国。

形式: 古风

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

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

兹者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形式: 古风

贫贱

贫贱不可恶,白首不敢辞。

圣人为我戒,敢不周旋之。

山王亦何事,五君讵见遗。

奈彼后世何,论评相瑕疵。

虽有解嘲人,正自漫尔为。

寄言宦达子,努力向金闺。

形式: 古风

冒雨西行

败堤留沮洳,苦雨剧泥涂。

婢子求芒屩,童儿竞地炉。

能甘逐客分,但耻溃兵俱。

何必滔天水,兹为纵壑鱼。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