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楼枢密宿泗道中书事用存字韵二首(其一)

堠碑残字缺,市屋故基存。

榆柳欲千里,桑麻能几村。

短鞭追白昼,疏幕对黄昏。

客枕寒无梦,孤吟待晓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路旁的古迹只剩下残破的堠碑,昔日繁华的市场房屋仅存遗迹。
广阔的榆柳林仿佛延伸到千里之外,但能看到的桑麻田大概只有几个村庄。
白天短暂,挥舞着短鞭匆匆追赶时光,傍晚时分,稀疏的帷幕映衬着黄昏。
夜晚的旅人枕头寒冷,没有梦境,独自吟唱等待黎明的到来。

注释

堠碑:古代用于标记里程的石碑。
残字缺:破损不全的文字。
市屋:古代市场的房屋。
故基:旧有的基础或遗址。
榆柳:两种常见的树木,象征乡村景象。
欲:仿佛,似乎。
桑麻:桑树和麻,古代主要农作物。
短鞭:简短的马鞭,形容时间紧迫。
白昼:白天。
疏幕:稀疏的帘幕。
客枕:旅人的枕头。
寒无梦:寒冷得无法入睡,没有梦境。
孤吟:独自吟唱。
晓暾:黎明的阳光。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通过残破的堠碑和古老的市屋,展现出历史的痕迹与变迁。"榆柳欲千里"暗示了道路的绵长和沿途景色的广阔,而"桑麻能几村"则揭示了乡村的宁静与朴素。诗人用"短鞭追白昼"形容行程紧凑,"疏幕对黄昏"则写出日暮时分的孤独与静谧。

夜晚,诗人独处客舍,"寒无梦"透露出内心的孤寂,"孤吟待晓暾"则表达了对黎明的期待和坚韧不屈的精神。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庚辛二月二十二日宿斋省中

斋所深严客过难,逼人书债未须还。

檐遮暖日桃夭瘦,鸟踏风枝竹影闲。

细细乳花新茗碗,霏霏香雾小炉山。

满庭斜日无公吏,祗似东阳田舍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独坐偶书

焚香闭草庐,滞念扫无馀。

世事尤宜静,交情只可疏。

屈伸当视蠖,湿沫戒如鱼。

暖甚一窗日,三冬宜读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仲列王

去年我到柳垂金,今日君行柳再阴。

碌碌文书尝共事,匆匆岁月叹分襟。

荐才已见名难掩,送别何辞酒满斟。

梦忆西湖好风物,须烦着意细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吴信叟

人生聚散只寻常,特地关情是异乡。

夜话不知边月落,离愁还似峡江长。

抟风有力须腾上,守塞无能合退藏。

黄阁有人如见问,为言衰病忆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