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坛古松歌

沿山西行日光断,一松如龙黑天半。

松根一龙干九龙,欲攫台殿凌虚空。

虬枝北出风力驶,五里亭边落松子。

苍然一顶常宿云,巢鹤不敢呼其群。

枝蟠入石石不知,石窾常见生灵芝。

年深力厚触山破,根断犹穿北山过。

客行破晓即看松,高下楼阁清光中。

南枝迎阳日气浓,北枝腊雪犹未融。

倦时眠松根,醒时看松色。

山僧爱松亦如客,隔岁松花饷人食。

一株旁倚态亦奇,偃盖静觉春阴移。

复有一株云气重,一风微吹干俱动。

其余八九纵复横,倾耳总作龙吟声。

初唐武德至今远,山古寺古涛声平。

我留三宿非爱山,松下百匝偏忘还。

君不见看松如我亦无两,黄海终南各千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沿山路行走所见的古松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松树的雄姿与神秘气息。首句“沿山西行日光断”渲染了环境的幽暗,而“一松如龙黑天半”则突显了松树的高大和威严。接着,诗人通过“松根一龙干九龙”形象地描绘了松干的奇特形状,仿佛要直冲云霄。

松树的力量和生命力在“虬枝北出风力驶”和“五里亭边落松子”中得以展现,而“苍然一顶常宿云”则写出松树顶部常有云雾缭绕的神秘感。松根深入石中,生长出灵芝,象征着生机与祥瑞,而“根断犹穿北山过”则展示了其坚韧不拔的特性。

诗人通过“客行破晓即看松”描绘了游客对松树的喜爱,南枝热烈迎阳,北枝积雪未融,形成鲜明对比。松树不仅是观赏的对象,也是休息的所在,山僧对松的爱护与诗人相似,甚至以松花款待行人。

最后,诗人感慨古松的历史悠久,“初唐武德至今远”,并表达自己因喜爱而流连忘返,感叹世间能欣赏松之美的人并不多。整首诗以松树为线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寄托,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道中作

乱峰高映斜阳赤,谷里人行已深黑。

溪南新月透山来,千朵白云遮不得。

东西秋水隔一村,跣涉尚喜山泉温。

山村树湿昨宵雨,石屋泠泠出蛮语。

形式: 古风

自慧聚寺北行历化阳朝阳观音诸洞晚上极乐峰作

峰形南北殊凹凸,入地上天皆一日。

潜行五里不见天,蜡炬光远空浮烟。

莓苔森森绿疑梦,蝙蝠手扪皆不动。

一风冲出微带腥,足底万窍声俱鸣。

好奇径欲穷颠末,行僮失声炬将灭。

四人急转我后来,风黑恍有千人追。

是时屈指当交酉,出洞见天天尚昼。

饮泉百盏神始清,坐调鼻息方远行。

树巅斜行途转窄,鸦点扑人如雨黑。

东行一洞势较低,一洞复出清泉西。

斜阳沈沈岭头落,客意极疲龛极乐。

下方已黑天顶青,侧帽恐碍当头星。

形式: 古风

涉汉欲至岘首舆丁误入九宫山时日已将暝因小憩而返

山光欲雨江欲晴,云黑复白波微明。

此时击楫涉江去,薄暝始向前山行。

林梢一抹斜阳色,高下山溪一千尺。

云中道士来远迎,语不分明指碑石。

累累林果红一山,倾耳祇觉禽声蛮。

道旁䃰石削如铁,山溜滴沥苔花斑。

沿冈久立怯北风,送客出户闻敲钟。

昏江棱棱水声起,却喜一星明舵尾。

形式: 古风

阿江泛道中

一山途四出,晓日正当头。

好鸟背人立,清泉择地流。

雾归僧阁暗,云出寺门浮。

半晌沿林走,偏忘路阻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