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十首(其一)

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

形式: 古风

翻译

事物的兴衰自有其定数,得失的结果自己心知肚明。
我独自行动被众人忌惮,漫长人生中又有谁能成为归宿。
如果我的道义不再留存,我又怎能像月夜偷鸡那样行事。
在清风中听到白鹤的叫声,想象它栖息在南山的景象。

注释

废兴:事物的兴衰。
宜:应该,自然。
命:定数,命运。
得失:成功与失败。
踽踽:孤独的样子。
众所忌:众人忌恨。
悠悠:长久,漫长。
归:归宿。
吾义:我的道义。
苟:如果。
攘鸡:偷鸡,比喻不正当的行为。
风清:清风拂过。
鹤唳:鹤鸣声。
南山:指代南方的高山,也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放言十首(其一)》。诗中,黄庭坚以深沉的语气探讨了人生的废兴与得失,他认为命运在个人的兴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个人的得失应当由自己内心明了。他表达了孤独被众人所忌惮,但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处境,暗示了一种孤寂和无奈的情绪。

"踽踽众所忌"描绘了他独自前行时的孤立,"悠悠谁与归"则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接着,诗人以"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表达坚守道义的决心,即使面临困境,也不会像偷鸡的小人那样丧失原则。最后,"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以清风中的鹤鸣声和南山的隐居生活,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哲理,展现了黄庭坚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坚守。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明月篇赠张文潜

天地具美兮生此明月,升白虹兮贯朝日。

工师告余曰斯不可以为佩,弃捐椟中兮三岁不会。

霜露下兮百草休,抱此耿耿兮与日星游。

山中人兮招招,耕而食兮无恤。

榛艾蓁蓁前吾牛兮,疻不可更扶。

浅耕兮病岁,深耕兮石婴耜。

登山兮临川,雉得意兮鱼乐。

小风兮吹波,从其友兮尾尾。

日下兮川逝,射雉兮丧余一矢。

佳人兮洁齐,怅何所兮行媒。

南山有葛兮葛有本,我羞餔兮以君之锄来。

形式: 古风

明远庵

远公引得陶潜住,美酒沽来饮无数。

我醉欲眠卿且去,只有空瓶同此趣。

谁知明远似远公,亦欲我行庵上路。

多方挈取瓮头春,大白梨花十分注。

与君深入逍遥游,了无一物当情素。

道卿道卿归去来,明远主人今进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其二)

女萝上杉松,野葛蔓畦垄。

蛛丝网祠屋,芝菌生画拱。

去国二十年,雪涕夙严奉。

更历饱艰难,抑搔知痒痛。

闻道下士笑,转物大人勇。

平生随风波,归来梦犹汹。

持此寸草心,负荷九鼎重。

柔嘉无牛羊,保身以为供。

形式: 古风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其一)

敝邑荷佳政,耕桑及时运。

令君平生欢,远别喜亲近。

吾友徐光禄,死战万事尽。

不见东陵侯,惟见瓜连畛。

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百年共如此,破涕作嘲哂。

枯荷野塘水,照影惊颜鬓。

功名黄粱炊,成败白蚁阵。

少时无老境,身到乃尽信。

此来见抱子,别日多未龀。

夜阑如梦寐,寒烛泣馀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