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三十二)

室家壮年,无子则逐。见于信史,全齐之俗。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以学则知,揆之宜笃。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在家中壮年时期,如果没有儿子就会被驱逐。
这在可信的历史记载中有所体现,是北齐的风俗。

注释

室家:家庭。
壮年:青壮年时期。
无子:没有儿子。
逐:驱逐。
信史:可靠的历史记录。
全齐:整个北齐地区。
厥初:起初,本来。
师言:老师的教导。
可复:可以恢复。
以学:通过学习。
则知:就能明白。
揆之:衡量它。
宜笃:应当坚定。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赵构之手,表达了对古人家庭观念的赞美。诗中“室家壮年,无子则逐”两句,展示了古时重视家族延续的传统思想,认为在壮年时期如果没有子嗣将会被家族所摒弃。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生育后代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无子的夫妇可能带来的家庭和社会压力。

“见于信史,全齐之俗”指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它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于生育的期望,也反映出当时法律和道德对家族结构的规范。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则表达了对这种传统观念来源的追溯,以及对古圣先贤教诲的重视。这里强调的是这种观念源远流长,是可以从古代经典中寻找其根源的。

“以学则知,揆之宜笃”则是说通过学习这些传统知识,我们能够理解并深刻体会到这种社会规范对于个人和家庭所承担的重要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家庭观念的赞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取向,以及文学作品在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中的作用。

收录诗词(130)

赵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二十一)

邈矣子季,睢阳是伯。屏息受业,延教登席。

未践四科,困涉六籍。祀典载之,好是正直。

形式: 四言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十六)

子长宏度,高出伦辈。虽在缧绁,知非其罪。

纯德备行,夫子所采。以子妻之,尤知英概。

形式: 四言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五十一)

先觉既位,簪履并驰。尚德君子,尔乃兼之。

羿奡可惭,禹稷可师。三复此道,载观白圭。

形式: 四言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三十七)

彼美邽子,先圣是承。墙仞已及,堂陛将升。

良玉斯琢,寒水必冰。锡壤平陆,茂实骞腾。

形式: 四言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