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怀梁弼臣》。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联“曾寻弥勒许同龛,分手人间便不堪。”以佛教中的弥勒菩萨为喻,表达与友人曾有共同修行的愿望,但现实中的分别却让人难以承受。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哀伤。
颔联“一木自难支半壁,三徵终不受华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力量比作单木难以支撑半壁,暗示个人力量的微薄;“三徵”可能是指多次的邀请或召唤,“不受华簪”则表明友人不为世俗所累,拒绝了功名利禄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坚守自我、淡泊名利的钦佩之情。
颈联“云山已破家何在,心胆还馀面莫惭。”“云山”象征着友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破家”可能暗指友人放弃了世俗的物质生活。“心胆还馀面莫惭”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内心坚定、无愧于心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追随友人脚步的遗憾。
尾联“数亩荒塘天悔祸,尚期携竹共双柑。”“数亩荒塘”可能是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天悔祸”可能寓含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尚期携竹共双柑”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与友人相聚,共享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