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夕

中夕独依依,闲行未掩扉。

水边山出月,松上雨沾衣。

棹响初如近,萤光渐欲稀。

不甘尘内事,长与此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夜晚时分独自倚靠,随意漫步并未关门。
月儿从水边山后升起,雨点打湿了松树上的我。
船桨声起初似乎很近,萤火虫的光芒逐渐变淡。
我内心不甘于尘世琐事,长久以来与这份心境相违背。

注释

中夕:夜晚。
独依依:独自依靠。
闲行:随意行走。
未掩扉:未关门。
水边:河边。
山出月:山后月亮升起。
松上:松树上。
雨沾衣:雨打湿衣服。
棹响:船桨声。
初如近:起初听起来很近。
萤光:萤火虫的光芒。
渐欲稀:逐渐变少。
尘内事:尘世琐事。
长与此心违:长久以来与我的心境相违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的《中夕》,描绘了夜晚独自散步的情景。首句“中夕独依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依恋,夜晚时分,他独自一人,心情难以平静。次句“闲行未掩扉”则写出诗人漫步无目的地,连门都没有关上,显示出他的闲适和对户外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水边山出月”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山峦,水边景色显得尤为幽深。而“松上雨沾衣”则暗示着夜雨微凉,诗人独自走在松林间,感受到雨滴打湿衣裳,增添了环境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棹响初如近”写的是远处传来桨声,起初听起来似乎就在附近,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最后一句“萤光渐欲稀”则转而描绘了萤火虫的出现,它们的微光在黑夜中逐渐减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中夕独行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又有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心境的追求,体现了宋诗清新脱俗的风格。

收录诗词(266)

徐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灵晖,自号山民。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字:道晖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211

相关古诗词

忆赵紫芝

一别一百日,无书直至今。

几回成夜梦,犹自废秋吟。

小雪衣犹绤,荒年米似金。

知音人亦有,谁若尔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归来

归来长独坐,谁更伴吾行。

不念为生拙,偏思得句清。

园晴秋菜少,井涸夜泉生。

爱听灯前雨,松声相杂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永州书怀

嗜茶疑是病,羸瘦见诗形。

天断征鸿过,汀多香草青。

兴高贫不觉,身远事皆经。

归路当游岳,僧言极可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永州寄翁灵舒

古郡百蛮边,苍梧九点烟。

去家疑万里,归计在明年。

风顺眠听角,楼高望见船。

筠州当半道,长得秀诗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