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阑。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幺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开篇"七朝文物旧江山"一句,立刻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昔日辉煌的回忆。紧接着"水如天"则是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而"莫凭栏"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之中。
"千古斜阳、无处认长安"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消逝。斜阳指的是夕阳西下,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失,而无法在现实中找到昔日长安的影子,则是对过去荣光无从寻觅的深深叹息。
"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则是在描绘诗人听到了隔着秦淮河传来的旧时乐曲,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秋天已经过去一半,夜晚也快要结束了,这种叙述增添了一份急迫感。
"争教潘鬓不生斑"这一句,用了争教这个词,无疑是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无奈和哀愁。潘鬓即头发,生斑则是指白发,这里是在表达时间带来的自然衰老,是一种生命力在减退的象征。
"敛芳颜。抹么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这几句,则是在提醒自己或他人要珍惜美好的容颜和音乐的韵味。敛芳颜即保存美丽,抹么弦则是指弹奏琵琶,这里是在强调要记住那些美好的事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最后"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这两句,则是在表达一种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对过去时光的追问。鸾胶即古代的一种非常坚固的胶,这里用来形容牵绊之深,而已断则是时间的无情破坏。重别日指的是再次分别,诗人在询问这将是在哪一年能够重新相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的深沉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未来的复聚之情。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三湘迁客思悠哉。樽俎定常开。
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对离杯。
他年来此,贤侯未去,忍话先回。
好在江南山色,恁时重上高台。
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几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