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饮马长城窟

秦城苍苍汉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

髑髅出土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城卒。

秦皇筑城非不仁,汉武开边亦可人。

遮断玉关朝遣戍,长驱青海夜生尘。

祁连封后焉支失,绝漠愁胡眼流血。

残星点点散牛羊,霜天萧萧动箴篥。

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未央宫。

从此北庭常保塞,几曾南向敢关弓。

射生旧日云中守,列帐传呼赐牛酒。

三时禾黍种连云,四月桃花开马首。

城郭安西净扫除,蒲桃天马贡长途。

太平不用封侯相,卫霍于今只读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拟饮马长城窟》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与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边疆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首句“秦城苍苍汉月白”,以苍茫的秦城和皎洁的汉月起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转感。接着,“秋风饮马城边窟”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凉与苍凉的场景,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士兵的哀叹。

“髑髅出土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城卒。”这一句通过描述出土的髑髅上绣着碧花,暗示了古代筑城士兵的牺牲与永恒,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的尊重。

“秦皇筑城非不仁,汉武开边亦可人。”这两句转折,从对筑城士兵的同情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筑长城的功绩,也赞扬了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决心。

“遮断玉关朝遣戍,长驱青海夜生尘。”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玉门关被封锁,青海战场硝烟弥漫,展现出战争的破坏力和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祁连封后焉支失,绝漠愁胡眼流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悲惨,祁连山的封禁导致了焉支山的荒废,胡人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悲伤。

“残星点点散牛羊,霜天萧萧动箴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牛羊在星光下散落,霜天中传来悲凉的号角声,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未央宫。”这两句揭示了统治者对战争胜利的重视,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依然追忆过去的功臣,体现了权力与荣誉的循环。

“从此北庭常保塞,几曾南向敢关弓。”这两句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北边的边塞得以安定,南方不再有战争的威胁。

“射生旧日云中守,列帐传呼赐牛酒。”这两句回忆了古代边防将士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着一定的仪式感和荣誉感。

“三时禾黍种连云,四月桃花开马首。”这两句描绘了和平时期的田园风光,春耕秋收,桃花盛开,马儿悠闲地吃草,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城郭安西净扫除,蒲桃天马贡长途。”这两句提到安西地区的治理与贸易往来,葡萄与天马作为贡品,象征着繁荣与交流。

“太平不用封侯相,卫霍于今只读书。”这两句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认为在和平时期,不需要依靠战争来获取荣誉,而是通过读书来实现个人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题画

淙淙独鸣涧,矫矫孤生松。

半夜未归鹤,一声何寺钟。

此时弹绿绮,明月正中峰。

仿佛逢僧处,春山第几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遇王大邦誉

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

及关方浩叹,出峡又扁舟。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敝裘。

萧萧词客鬓,几度异乡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三夜

初更疾风雨,孤馆生芒寒。

梦醒忽见月,仍在疏棂间。

推窗面轩豁,巡檐步蹒跚。

林色黯逾洁,惊鸟栖未安。

晴雨忽异境,顿作新霁看。

始知造物幻,倏霍无其端。

清光皓同色,中夜发长叹。

形式: 古风

登千佛岩遇雨

木落千山秋,天空一江碧。

贾勇登巉岩,决眦瞰危壁。

猎猎虎啸林,阴阴龙起泽。

肤寸足下云,倏已际天白。

急雨翻盆来,疾雷起肘腋。

同游三两人,相望失咫尺。

飘然冷风过,烟霾渐消迹。

雨脚移而东,长虹逗林隙。

山翠湿淋漓,苔空见白石。

快哉今日观,横写百忧积。

山川美登眺,嗟余在行役。

陟高暧亲庐,犯险乖子职。

归当置浊醪,孤酹奠惊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