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王大邦誉

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

及关方浩叹,出峡又扁舟。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敝裘。

萧萧词客鬓,几度异乡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遇王大邦誉》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与友人王大邦誉相遇的场景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以典故引入,借用宋玉在秋天落叶时的愁绪,暗示诗人并非在寻常时节与友人相逢,这样的相遇更显珍贵,也暗含着对友人情感的深切理解。接着,“及关方浩叹,出峡又扁舟”两句,通过地理环境的转换,表达了旅途中的感慨和离别的无奈,关隘的壮阔与峡口的狭窄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敝裘”描绘了两人在驿站短暂相会的情景,虽是匆匆一见,却如同古人相逢时的礼节,倾盖而谈,共话离情。霜天之下,各自披着破旧的裘衣,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不因物质的贫乏而减色。

尾联“萧萧词客鬓,几度异乡秋”将笔触转向诗人自身,以“萧萧”形容鬓发稀疏,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诗人感叹自己在异乡度过了多个秋天,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和时间流逝的独特感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十三夜

初更疾风雨,孤馆生芒寒。

梦醒忽见月,仍在疏棂间。

推窗面轩豁,巡檐步蹒跚。

林色黯逾洁,惊鸟栖未安。

晴雨忽异境,顿作新霁看。

始知造物幻,倏霍无其端。

清光皓同色,中夜发长叹。

形式: 古风

登千佛岩遇雨

木落千山秋,天空一江碧。

贾勇登巉岩,决眦瞰危壁。

猎猎虎啸林,阴阴龙起泽。

肤寸足下云,倏已际天白。

急雨翻盆来,疾雷起肘腋。

同游三两人,相望失咫尺。

飘然冷风过,烟霾渐消迹。

雨脚移而东,长虹逗林隙。

山翠湿淋漓,苔空见白石。

快哉今日观,横写百忧积。

山川美登眺,嗟余在行役。

陟高暧亲庐,犯险乖子职。

归当置浊醪,孤酹奠惊魄。

形式: 古风

游白沙庵僧舍

偶展登临兴,攀萝到上方。

江流送今古,僧话杂兴亡。

漱罢水泉冷,听沉山磬凉。

归来林坞夕,高处尚斜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吴山写望

云蒸海气欲浮城,雨过江天旷望清。

踏浪人归歌缓缓,回帆风定鼓声声。

湖头前后英灵在,浙水东西王气平。

回首西湖真一掬,几番花月送人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