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吟(其七)

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惜芳菲。

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万金无孑遗。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在安逸的生活中期待三个月的时光,老去时才懂得珍惜春光的美好。
自己深知欣赏美景的机会有限,却无法阻止世间繁华的消逝无踪。
美酒只在微醉之后品尝,最美的花朵总是在半开未开之际欣赏。
这种感受难以言表,只怕世人尚未察觉到它的珍贵。

注释

安乐窝:舒适的环境或隐居之处。
期:期待。
芳菲:花草的美丽和香气。
自知:深知。
分付:分配、给予。
万金:极言财富之多。
孑遗:遗留、剩余。
微醉:轻度醉意。
半开时:花朵未完全盛开的时候。
难名状:难以用言语形容。
恐:担心。
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安乐窝中吟》第七首,描绘了诗人晚年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安乐窝中三月期”表达了诗人对晚年宁静生活的期待和享受,将生活比作三月春光,寓意美好时光。第二句“老来才会惜芳菲”则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意识到珍惜眼前的美好。

第三句“自知一赏有分付”,诗人明白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这体现了他的知足和淡泊。第四句“谁让万金无孑遗”进一步强调了物质财富无法替代的生活体验,暗示了诗人对精神满足的追求。

第五、六句“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描绘了诗人享受生活的细腻与智慧,懂得在适当时机品味美酒,欣赏花朵盛开的瞬间,这种意境富有哲理,传达出人生应适时把握的意蕴。

最后一句“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诗人感慨自己的心境难以言表,担心这样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被世人所忽视。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安乐窝中吟(其六)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

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

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安乐窝中吟(其十三)

安乐窝中虽不拘,不拘终不失吾儒。

轻醇酒用小盏饮,豪壮诗将大字书。

花木暄妍春雨后,山川澄净九秋馀。

闲中意思长多少,无忝人间一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安乐窝中吟(其一)

安乐窝中职分脩,分脩之外更何求。

满天下士情能接,遍洛阳园身可游。

行己当行诚尽处,看人莫看力生头。

因思平地春言语,使我尝登百尺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安乐窝中吟(其八)

安乐窝中春暮时,闭门慵坐客来稀。

萧萧微雨竹间霁,嘒嘒翠禽花上飞。

好景尽将诗记录,欢情须用酒维持。

自馀身外无穷事,皆可掉头称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