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二首(其二)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野性的本质与世俗格格不入,我淡泊无欲,不求任何功名。
窗前的水面如青玉般清澈,我却无法独自忘怀这份宁静。
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也能感受到如同高秋般的凉爽气息。
几竿竹子已经足够美好,更何况这繁茂的竹林。
竹子中心空洞无物,节节挺拔,越发显得清雅。
无论霜雪如何严酷,竹叶依然茂盛,生机勃勃。
万物心意相通,人的心灵本就明亮。
我身处偏僻之地,朋友稀少,你成为我的知心好友。
虽然没有深入交谈,但你的声音清脆悦耳。
这样的声音长久听来也令人愉悦,这种感觉难以言表。

注释

野性:不受拘束的自然本性。
俗违:违背世俗。
澹然:淡泊宁静的态度。
无营:无欲求。
水苍玉:形容水面如青玉般清澈。
忘情:忘记世俗情感。
爽气:清爽的气息。
高秋:秋天的凉爽。
数竿:几根竹子。
繁阴:茂密的竹林。
中虚:竹子中心空。
节劲:竹节挺直。
凌厉:严酷。
敷荣:茂盛。
物意:事物的意向。
人心:人的内心。
僻居:居住在偏远的地方。
寡朋侪:朋友稀少。
切磋语:深入讨论的话语。
清越声:清脆悦耳的声音。
不可名:难以用言语表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所作的《咏竹二首(其二)》。袁燮以咏竹为主题,展现了他对竹子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诗中,他赞美了竹子的野性和超脱世俗的品性,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竹子也能带来高秋般的清爽气息。诗人特别欣赏竹子的中空通透、节骨挺拔,以及经霜雪洗礼后依然茂盛的景象,认为人与竹子心意相通,有着相似的清高之志。

诗人身处偏僻之地,朋友稀少,却将竹子视为知己,尽管没有深入的交谈,但竹子的清脆声音给他带来了长久的愉悦。最后,他以“此意不可名”表达对竹子深深的情感,难以用言语完全形容。整首诗通过咏竹,寓言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77)

袁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竹二首(其一)

去年种苍玉,今岁抽华簪。

初萌节已具,欲奋力未任。

雷风驱急雨,滂沱三日霖。

箨龙不许蛰,倏起腾深林。

绕径初戢戢,穿篱俄森森。

吾观植物性,渐长岁月深。

此君独超轶,生来气骎骎。

伟哉岁寒种,有此特达心。

大勇久不作,进尺退复寻。

对此发幽兴,作诗因自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咏橘

风劲霜清木落时,金丸粲粲压枝垂。

贫家不作千奴计,一树庭前也自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俗学浅无源,涧谷才咫尺。

志士务广深,沧溟渺难测。

俗子一作吏,书几尘土积。

志士虽涖官,群书玩无斁。

废书固俗子,既俗又奚责。

嗜书苟不已,无乃旷厥职。

臧谷均亡羊,孰为失与得。

古人有大端,后学宜取则。

有馀不可尽,不足在所益。

努力求至当,毋蹈一偏失。

形式: 古风

林寺丞许惠桂花

羡君仙隐占龙山,爱君风度超人寰。

手移仙葩第一品,布列竹篱松径间。

秋来月色转清好,秋半花蕊方斓斑。

对花如在月宫里,谁道人境非天关。

彻骨浓薰真酷烈,可人佳态原幽閒。

虽复施朱未嫌赤,定知邻女难同班。

闻说名园富奇丽,芬芳次第如循环。

丹心自与君子合,琼枝更许诸郎攀。

我亦生来有花癖,每逢绝艳一解颜。

知君百金重然诺,和根遣送应不悭。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