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俗学浅无源,涧谷才咫尺。

志士务广深,沧溟渺难测。

俗子一作吏,书几尘土积。

志士虽涖官,群书玩无斁。

废书固俗子,既俗又奚责。

嗜书苟不已,无乃旷厥职。

臧谷均亡羊,孰为失与得。

古人有大端,后学宜取则。

有馀不可尽,不足在所益。

努力求至当,毋蹈一偏失。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俗学问肤浅没有根基,哪怕涧谷相隔仅咫尺之遥。
志向远大的人追求知识的广博和精深,大海的浩渺难以估量。
平庸之人一旦做官,书籍上积满了尘土。
然而志士即使身居官位,仍对书籍爱不释手。
放弃读书确实是平庸的行为,既然已经平庸,又能责怪什么呢?
如果酷爱读书不停止,或许就不会荒废职责。
臧谷都丢了羊,谁是失去,谁是得到呢?
古人有高远的准则,后学者应当以此为榜样。
有所剩余不必全取,不足之处也能通过学习得到补益。
努力寻求最恰当的道路,切勿陷入片面的失误。

注释

俗学:世俗的学问。
涧谷:山谷。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
沧溟:大海。
涖官:做官。
群书:众多的书籍。
固:本来,确实。
旷厥职:荒废职责。
臧谷:典故,比喻失去和得到。
大端:基本原则或高尚的品质。
取则:学习榜样。
至当:最恰当、最正确。
一偏失:片面的失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的《枕上有感呈吕子约》,表达了对世俗学问的反思和对志士读书态度的赞赏。诗中以浅学者与志士对比,指出浅薄之人仅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知识,而真正有志向的人追求知识的广博与深度,如同沧海难以穷尽。诗人批评那些做官后沉迷于琐事,书籍积满灰尘的俗子,强调志士即使身居官位,也应保持对书籍的热爱和持续学习。

接着,诗人认为过度沉迷于世俗事务(如废书)是俗子的表现,不应受到过多指责,但若忽视了读书,就可能荒废职责。诗人引用“臧谷亡羊”的典故,暗示读书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该从古人那里学习大道理,避免片面之失,努力寻求恰当的知识平衡。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学术修养的深刻见解,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对知识的追求,以提升自我,不致偏颇。

收录诗词(177)

袁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林寺丞许惠桂花

羡君仙隐占龙山,爱君风度超人寰。

手移仙葩第一品,布列竹篱松径间。

秋来月色转清好,秋半花蕊方斓斑。

对花如在月宫里,谁道人境非天关。

彻骨浓薰真酷烈,可人佳态原幽閒。

虽复施朱未嫌赤,定知邻女难同班。

闻说名园富奇丽,芬芳次第如循环。

丹心自与君子合,琼枝更许诸郎攀。

我亦生来有花癖,每逢绝艳一解颜。

知君百金重然诺,和根遣送应不悭。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峡水

峡石险而怪,峡水清且湍。

伊谁剪蒙密,发此奇伟观。

两龙会为一,激烈不可干。

蜿蜒漱鸣玉,千古甘以寒。

谁云岩扉窄,亦复气象宽。

我生嚣尘中,区区缚微官。

一见爽心目,古井生波澜。

同游二三子,清赏有馀欢。

虽非暮春日,便作舞雩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昭君祠

昭君天赋倾城色,何事君王未曾识。

徘徊顾影无计留,一朝远嫁匈奴国。

匈奴风日暗飞尘,昭君绝艳惊国人。

单于骇叹昔未睹,甘心保塞为藩臣。

从来败德由女美,褒妲骊姬及西子。

玉环飞燕更绝佳,遗臭千载堪咨嗟。

毛生善画古无有,强把丹青倒妍丑。

却教尤物摈绝域,能为君王罄忠益。

闻说昭君出塞初,朔风萧飒吹衣裾。

聊将琵琶寄离恨,痛绝玉颜嫔老胡。

老胡死矣义当返,慷慨怀归曾上书。

君王有诏从胡俗,恸哭薄命终穹庐。

自古佳人多命薄,亦如才士多流落。

人才有益尚疏外,佳人无补何可怼。

君不见萧生堪猛岂不忠,君王疑信相半终不容。

形式: 古风

送李左藏三首(其三)

人生贵得友,胜己我所求。

搜寻穷怪珍,逢此荆山璆。

虚怀略辈行,倾盖均交游。

许赓清绝句,每叹风雅俦。

中年畏作别,握手如隐忧。

尺素烦警策,慰我思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