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首(其一)

面前明暗两忘时,莽荡乾坤都不知。

到此若生毫发见,依前越国又依稀。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眼前光明与黑暗交织,我浑然忘却世间万物。
来到这里,哪怕一丝一毫的迹象显现,从前的越国仿佛又隐约可见。

注释

明暗:指光明与黑暗,象征人生的两种状态。
两忘:忘记两种状态,可能指忘却烦恼或困惑。
乾坤:天地,泛指宇宙或世间。
毫发见:极微小的迹象,比喻细微的变化。
依前:依旧,如同以前。
越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这里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记忆或历史。
依稀:模糊不清,隐约可辨。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超然心境。"面前明暗两忘时"描绘出诗人身处一片混沌或极静之中,忘记了光明与黑暗的界限,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莽荡乾坤都不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世俗认知的广阔宇宙感,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到此若生毫发见"暗示着即使在这样的境界中,若有丝毫的感知或执念,都会打破这份宁静。"依前越国又依稀"则以越国的历史典故比喻,即使有微小的思绪闪现,也会让人联想到过去的世事,显得朦胧而遥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忘我之境和微妙的感知,展现了禅宗追求的心灵超越与淡泊。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引导读者体悟空灵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收录诗词(259)

释祖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静山偈

一迹无馀万籁沈,峦光月色共深深。

谁知尚有些儿闹,龙在霜枯木里吟。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了明上人

了明明了,孤光皎皎。夜永月寒,云开天晓。

二浙江山拄杖头,脱略根尘静悄悄。

大明当空,无幽不照。如是行脚,行脚事了。

百炼精金,由指而绕。

形式: 古风

了恩典座

十二时中,承谁恩力。俯仰折旋,不须外觅。

著衣吃饭,一了便了。开眼天明,是谁不晓。

大地沙门只眼睛,丈六金身一茎草。

形式: 古风

马郎妇

谩说教人学诵经,胸中泾渭甚分明。

金沙影里无穷数,散作一滩流水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