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漫兴三首(其二)

悔作京华万里游,故闾无恙寄吟眸。

弄孙朝夕含饴惯,索我身牙抱不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乡村悠闲生活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诗人以“悔作京华万里游”开篇,表达了对远离故乡、远离熟悉生活的遗憾之情,但紧接着的“故闾无恙寄吟眸”则转而抒发了对家乡安宁、平安的欣慰与满足。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依恋。

接下来,“弄孙朝夕含饴惯”描绘了老人与孙子日常相处的温馨画面,通过“弄”字,生动地展现了老人与孙子之间亲密无间的互动,以及那份自然而然的亲情。而“索我身牙抱不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描述孙子对老人的依赖和索求,表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亲情纽带,以及老人对于这份亲情的珍视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人情味与家庭的温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亲情的珍惜,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画面。

收录诗词(17)

秦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村居漫兴三首(其三)

笔床茶灶自徘徊,百级云梯志已灰。

泄柳闭门非傲物,恐教俗客足音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暮春寄畅园作

为爱园林迥出尘,回廊曲蹬往来频。

饯春有约花迎我,与物无猜鸟近人。

游屐渐稀惩世态,名山静对见天真。

披襟宛转桥边坐,俯看游鳞戏水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龙山顶望太湖七十二峰歌

陟山不陟昆仑巅,胸襟眼界仍拘牵。

观水不观沧海外,管窥莫测乾坤大。

生长湖边数十秋,眼前胜境未穷搜。

春来忽发登临兴,振策龙峰最上头。

老去犹夸健腰脚,努力抠衣扳峻崿。

岩岫参差千仞高,石门谽谺五丁凿。

吟肩高耸立崔嵬,万顷湖光一镜开。

七十二峰供指顾,帆樯络绎凫飞来。

怒涛浴日蛟龙舞,雾髻烟鬟忽吞吐。

我生此境得未曾,不禁惊呼拍双股。

倏然云气迷长空,雷声隐隐起谾豅。

生怕狂风故作恶,挟我飞向汪洋中。

寺中老僧特超俗,有徒侍侧清如鹄。

殷勤挽我到云房,山花红润藤萝绿。

僧挥麈尾说行踪,五岳四渎罗心胸。

自怜衰朽抛游杖,卓锡三年住九龙。

闻言不觉掀髯笑,选胜探奇皆入妙。

名缰束缚空守株,悔不相随一凭眺。

我当更持三月粮,直渡东海窥扶桑。

蓬壶方杖恣登览,俯视尘世徒茫茫。

形式: 古风

劝蚕

同为浙中人,应识浙中事。

嘉湖有布更缫丝,桑叶油油遍墟里。

五月新丝蚕事成,办公先自官租始。

更有余赀日用饶,女嫁男婚取诸此。

桐江西来习俗移,土瘠民贫人懈驰。

我是父母斯民责,循行敢惮临郊鄙。

既怪耕氓只待天,还嗟女手忘生理。

夏挥团扇冬携炉,辜负天公付十指。

东隅旧有桑园名,微行芜没空山里。

我遣平头赴彼都,购得桑秧五千纪。

分播民间着意栽,森森弱植倾桃李。

利赖犹需三五年,经营成局今朝起。

预求并剪萝繁枝,下饼担泥勤省视。

籧筐曲薄制坚完,早请蚕师蓄蚕子。

何须作过觅蝇头,急切归家谋娣姒。

细检当年旧志书,纺绩生涯似祖妣。

轧轧机声浃比闾,衣丰食足兴百礼。

我虽旦晚赋归田,神游叹羡常风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