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呈灵晖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船停靠在风又起的地方,缆绳系在野外的桐树林。
明月挂在楚天的碧空中,春天让湘水更加深沉。
身处偏远官职贫穷,让我思念靠近朝廷的心绪更浓。
最欣慰的是与我同船的人,清瘦但喜好吟诗作赋。

注释

泊舟:停船。
风又起:风再次吹起。
系缆:系住缆绳。
野桐林:野外的桐树丛。
月:月亮。
楚天:南方的天空(古代楚国之地)。
碧:清澈。
湘水:湖南的水系。
官贫:官职微薄,生活贫困。
思近阙:想念接近朝廷。
地远:地处偏远。
愁心:忧愁的心情。
同舟者:同行之人。
清羸:清瘦。
好吟:喜欢吟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的《泊舟呈灵晖》,描绘了诗人泊船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泊舟风又起”写出了舟行中风浪不息的情景,暗含旅途的艰辛。接着,“系缆野桐林”描绘了泊船的地点,野桐林的静谧与风的动态形成对比。

“月在楚天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夜景,月光洒在青天之上,映照着湘水的深邃,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春来湘水深”则暗示了季节更替,春天的到来使得湘水更加丰盈,也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感触。

“官贫思近阙”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因官职微薄而对京城的思念,流露出淡淡的忧虑和无奈。“地远动愁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远离朝廷使诗人感到愁绪萦绕。

最后两句“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诗人欣慰地发现同行的人虽然身体瘦弱,却也有着同样的文人情怀,喜好吟诗作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诗人的孤独感,增添了些许人文的温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宋诗清新淡雅的风格。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脩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东峰亭

东峰亭上共徜徉,列嶂低衔夕照黄。

酒兴未阑归骑促,一鸥轻泛白云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秋霜阁

秋霜阁下水潺潺,一片清泉漱玉寒。

试把尘襟来此濯,要看披腹吐琅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桃花洲

历骋禅扉到暮钟,苦无胜事可深穷。

归来唤渡青溪上,唯有山桃满路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