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作

江天一望晚萧萧,扬子西风上短桡。

隔岸夕阳京口树,中流雨色海门潮。

金山寺古钟声出,铁瓮城荒霸气销。

鼙鼓从来征战地,谁寻故垒问前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石承藻的《渡扬子江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江景图。首句“江天一望晚萧萧”,以“晚萧萧”三字渲染出江面开阔、天色苍茫的凄清氛围。次句“扬子西风上短桡”,写乘船过江时感受到的强劲西风,以及舟行的艰难,形象生动。

“隔岸夕阳京口树,中流雨色海门潮”,对岸夕阳映照下的京口树木与江中雨打潮涌形成鲜明对比,画面富有动态感。接下来,“金山寺古钟声出”,以古钟声衬托出历史的沧桑和静谧,而“铁瓮城荒霸气销”则暗示了昔日军事重镇如今的荒凉,透露出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一句“鼙鼓从来征战地,谁寻故垒问前朝”,以战鼓遗迹引发对往昔战争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沉淀的沉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

石承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鲍漱六

定王城外柳毵毵,二月莺花画意酣。

相送河桥一回首,绿波春水似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即事有感用东坡定惠院海棠韵

樗散真同不材木,偃蹇名场容我独。

早看同辈上青霄,转悔当年堕尘俗。

譬如周道压平坦,偏向崎岖历崖谷。

宦游倏逾三十载,归去都无数椽屋。

书帖有时临《乞米》,骨相本来非食肉。

侧闻东南夷患剧,国家兵力苦不足。

老弱充数应徵调,载胥及溺何能淑。

市井恶少备宿卫,江湖游士任心腹。

解散纷纷竞弃甲,摧陷往往成破竹。

可怜濒海十万户,奔窜呼号惨满目。

楼船连岁扰闽广,羽檄至今疲楚蜀。

一官未补命磨蝎,四海安归身立鹄。

贾谊土书忧汉室,杜甫吞声哭江曲。

几时藉手报升平,尽扫欃枪息蛮触。

形式: 古风

立夏前一日雨中柬子寿用东坡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韵

江流绕岸铺平沙,戍楼鼓角朝开衙。

文书粗了须痛饮,钱春已到荼蘼花。

黄州移节过三载,归田无计官为家。

乍涨惯看溪浴鹭,晓晴早盼林喧鸦。

近病臂指字欹侧,偶吐胸臆词滂葩。

故人投赠语郑重,技痒不啻烦梳爬。

肠瘦或因鲍细笋,诗清讵为尝新茶。

连篇累牍和杂沓,邮筒忽递门频挝。

稻粱俯仰足生计,飞鸿远渚休咨嗟。

西山寒溪有旧约,且呼小艇寻烟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星斋隆福寺即事韵

队肃千官里,霜寒九月天。

扬镳青嶂外,迎跸翠微巅。

夙有烟霞契,重叨侍从缘。

依光惭皓首,高会领群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