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牧童真可乐,摘草吹画角。
撒手抚牛身,鼻孔难摸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牧童真可乐",短短五个字就传达出牧童放牧时的自在与快乐,仿佛他的生活本身就充满了乐趣。接下来的"摘草吹画角",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他随手摘取野草,吹奏着简单的乐器,悠然自得。
"撒手抚牛身",这一举动更显亲切,牧童与牛的互动画面温馨而和谐,他轻轻抚摸牛的身体,流露出对动物的关爱和亲近。最后的"鼻孔难摸索"则以幽默的方式,写出了牧童顽皮地试图去探索牛鼻子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也体现了牧童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无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乡村牧童的形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乐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离欲心无苦,药病皆拈却。
眼耳有观音,岂用安手脚。
不与诸尘入,雨洒何曾湿。
八风吹不动,卓然独存立。
方能预圣流,常在更何求。
迥然超彼岸,莫恋涯头舟。
诸法元非相,示法明心量。
于一微尘中,森罗及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