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贤良有园在境上作诗相示因和韵

贺家池上园,自足了一世。

是中风味佳,恨我未能至。

纵横十亩宽,想见去荒秽。

药苗与菜本,岁久必多置。

人生闲最乐,奚苦事名第。

轩裳果可得,不过多仆婢。

争如老山林,庶足远朝市。

能吟无自悲,逢酒便须醉。

因公发长谣,休去转觉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庄贤良有园在境上作诗相示因和韵》。诗中描绘了对庄贤良所拥有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官场名利的淡泊态度。

首句“贺家池上园,自足了一世”,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自足感,暗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接着,“是中风味佳,恨我未能至”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羡慕与渴望,同时也表达了未能亲身体验的遗憾。

“纵横十亩宽,想见去荒秽”描绘了庄园的广阔与整洁,暗示了主人对环境的精心维护。“药苗与菜本,岁久必多置”则体现了庄园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强调了农耕生活的价值。

“人生闲最乐,奚苦事名第”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的不屑,认为闲适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轩裳果可得,不过多仆婢”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地位与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争如老山林,庶足远朝市”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城市的喧嚣,过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能吟无自悲,逢酒便须醉”则是对诗人乐观豁达人生态度的体现,即使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也能以诗酒自娱,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因公发长谣,休去转觉易”则是对庄贤良邀请诗人来访的回应,表达了诗人愿意接受邀请,并认为离开官场,投身自然,是一种更加轻松自在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与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实践。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小酌饯耿运干赵推官分韵复和韵(其一)

山林闲放身,幽意苦不惬。

因来我壶觞,且送尔官牒。

池莲红未葩,园笋绿已叶。

去住岂愿违,人寰付尘劫。

形式: 古风

小酌饯耿运干赵推官分韵复和韵(其二)

痼疾已烟霞,药石从美疢。

谁怜名宦迟,我觉幻化迅。

兴与山孤高,语带涧深润。

去去上下塘,应劳青眼瞬。

形式: 古风 押[震]韵

小酌饯耿运干赵推官分韵复和韵(其三)

勿云杯酒阑,且认语笑密。

婆娑真一老,跌宕忻六逸。

交游贵忘年,志意当惜日。

舒而有鼎彝,卷而有篇帙。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半塘寺法华童子塔和石刻韵

生公曾坐讲,童子本来明。

寂寂春光晚,半塘流水清。

身心为净土,千古话风铃。

礼塔四方静,巡檐一片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