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寺法华童子塔和石刻韵

生公曾坐讲,童子本来明。

寂寂春光晚,半塘流水清。

身心为净土,千古话风铃。

礼塔四方静,巡檐一片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半塘寺内法华童子塔的宁静与庄严氛围。首句“生公曾坐讲”,借用了佛教高僧生公法师讲经说法的故事,暗示这里曾是智慧与教诲的圣地。接着,“童子本来明”则以童子的智慧象征佛法的光明,引出下文对春日傍晚寺院景象的描写。

“寂寂春光晚,半塘流水清。”这两句通过描绘春日傍晚寺院的寂静与清澈的池塘水,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春光虽晚,但依然充满生机,与流水的清静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自然与禅意的和谐。

“身心为净土,千古话风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人的内心世界比作净土,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平和。同时,通过“千古话风铃”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沉淀,也暗示了佛法的永恒与深远影响。

最后,“礼塔四方静,巡檐一片声。”这两句描绘了寺院的肃穆与庄严,塔身在四方静默中显得格外庄重,而檐下的风吹过,带来一片轻柔的声音,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半塘寺内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佛法精神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超然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太守茶山周治中作大字分韵

漫兴诗酒里,茶山复何为。

使君领客来,达尊亦嘻嘻。

别驾真不凡,咳唾墨淋漓。

中间章泉叟,胜事徒自知。

寄语桑苧茶,今是春早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九日周国正席间分韵

我家南山陲,九日空自知。

抱病起登台,茱菊随所宜。

主称时序嘉,领客相娱嬉。

烟云开远村,城郭横近溪。

当年漉巾陶,何事独绕篱。

醒醉一笑尔,千古无庸悲。

秋风缓摇落,挥杯且题诗。

形式: 古风

夜醉处晦山台明日和韵

高台梅先开,老意为兴起。

何知寒事营,枥骥志不已。

下视城郭居,莱芜欠耘锄。

嘈杂复嘈杂,百年狐兔墟。

惄焉如调饥,山阿休采薇。

怨耶其非邪,且问竹外枝。

仲尼杖何感,能叩原壤胫。

今我其息黥,举身都是病。

方来二三友,少敢话肝肠。

纵云千日花,难著一夜霜。

南渡诚草草,流落那忍道。

吾人能几家,向来有诸老。

形式: 古风

和韵赵十

能为博山游,想度丁公岭。

风乎两岩幽,泉石景逾静。

人谁无雅识,每每痼俗境。

书传所兴起,更复史集订。

于其游息间,趣味必隽永。

如君英妙年,宦达在俄顷。

因问知好修,何事不加省。

里居得往还,时亦具果茗。

诗来予和女,老意转苏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