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闺词四首(其四)

绣帘斜透玲珑月,雁叫吴霜。又续寒螀。

絮断愁人一寸肠。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

怯上空床。不耐秋宵细细长。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采桑子·闺词四首(其四)》由清代诗人曹亮武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深秋夜晚的闺房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绣帘斜透玲珑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画面:轻柔的绣帘轻轻垂下,月光透过帘缝洒落,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月色之美,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雁叫吴霜”一句,借大雁南飞时的叫声,以及象征着寒冷的“吴霜”,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与寒冷,同时也暗含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大雁的南迁,或许触动了女子心中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又续寒螀”中的“寒螀”指的是寒蝉,其叫声凄厉,常用来形容秋日的悲凉。这一句通过寒蝉的叫声,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孤寂感,仿佛在诉说着女子内心的哀愁与无助。

“絮断愁人一寸肠”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忧伤。这里的“絮断”既指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比喻情感的断裂,女子的心如同被撕裂的棉絮,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愁绪。

接下来的几句“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怯上空床。不耐秋宵细细长”,描绘了女子在面对孤独与寒冷的夜晚时的种种行为与心理状态。侍女为她整理鸳鸯被,但她却懒得卸下妆容,甚至害怕独自上床,这反映了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最后,“不耐秋宵细细长”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漫长秋夜的难以忍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愁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深秋之夜,身处闺房中女子的孤独、哀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清代闺阁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1)

曹亮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闺情四首(其一)

何处卖花声。唤得愁生。病中心绪恰如酲。

脉脉恹恹珊枕上,过了清明。只是少人行。

朱户常扃。一春都不问阴晴。

偏有多情双燕子,说向帘旌。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闺情四首(其二)

愁与病相兼。滋味曾谙。罢蚕天气湿江南。

梅雨连绵朝复暮,云腻山尖。衣润水沉添。

午梦初甜。一些些事怕沾黏。

只有昨宵诗未了,险韵重拈。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闺情四首(其三)

疏雨滴芭蕉。艳冷香消。柳枝难比旧时腰。

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书帙也须抛。

锦字谁挑。便逢花月转无聊。

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闺情四首(其四)

雪意满霜天。清冷谁怜。点灯时节思绵绵。

半晌和衣妆未卸,枕损钗钿。欹侧不成眠。

风透窗边。轻魂飘泊梦难圆。

挨得五更寒漏尽,似岁如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