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莺去矣。抛下青梅又几。戏语小鬟来拾起。

晶盘同燕喜。这在秋千架底。那在牡丹丛里。

半晌功夫寻见未。拈毫闲画你。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鉴赏

这首《谒金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日里自然界的生机与少女的活泼情态。

“莺去矣”,开篇即点明了季节的转换,黄莺离去,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万物开始进入生长的下一个阶段。接着,“抛下青梅又几”一句,通过“青梅”这一意象,不仅勾勒出春天的景象,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中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戏语小鬟来拾起。晶盘同燕喜。”这两句描绘了少女与侍女之间的互动,通过“戏语”和“拾起”的动作,展现了她们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乐趣。同时,将“晶盘”与“燕喜”并置,既体现了少女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也暗含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这在秋千架底。那在牡丹丛里。”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将少女的活动场景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秋千架和牡丹丛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境和情感,前者可能象征着轻盈与自由,后者则可能寓意着美丽与高洁。这样的转换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少女生活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半晌功夫寻见未。拈毫闲画你。”最后两句将视角收束于少女自身,她花费了时间寻找着什么,可能是某种灵感或记忆中的美好瞬间。而“拈毫闲画你”,则表达了她通过绘画来记录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整体而言,《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少女在春末夏初时节的生活片段,以及她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感悟,充满了清新脱俗的气息和诗意的韵味。

收录诗词(5)

查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壬寅春日登阳羡凝秀阁

箫语唤新晴。小滴珍珠酿欲成。

偏是他乡饶节物,清明。已见筠篮卖紫樱。

准拟放船行。罨画溪头縠浪生。

争说夕阳红处好,零星。一树梨花一水亭。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清平乐.湖上泛月

新凉似曲。酿就西湖绿。醉后尚堪斟百斛。

飞下一瓯寒玉。月华小驻桥东。萧萧几阵微风。

趁著采莲人去,不知身在秋中。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捣练子

香黯黯,漏盈盈。水仙风里试春灯。

翠帘卷后珊窗掩,不怕今宵月太明。

形式: 词牌: 捣练子

声声慢.白桃花

春心炼雪,腻靥凝酥,韶华淡到无痕。

本色天然,清艳肯映朱门。

吟边又来瘦鹤,认疏香、应误黄昏。

瑶台畔、问冰霜多少,酝酿仙根。

一任闲评轻薄,有澄潭明月,自证前身。

梦断梨花,春去懒对芳樽。

瑶阶露华如画,正缟衣、孤立销魂。

台洞远,付相思,流水冷云。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