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其一)

言从大嵙崁,策杖加九岸。

主人曰闻戒,兵卫资蔽捍。

初逢野番来,裸裎发披散。

腰间皆佩牛,玃顾目殊睅。

颔之俾驯扰,亦自启笑粲。

路转竹头角,昏黑榛莽乱。

丛丛罴可隐,敢以伏戎玩。

当关一失险,枯朽尽为难。

蠢尔鸟兽群,亦有教猱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大嵙崁前往加九岸大营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首句“言从大嵙崁,策杖加九岸”开篇点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行程的起点和终点。接着,“主人曰闻戒,兵卫资蔽捍”两句,通过描述沿途的守卫与警戒,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地可能蕴含着某种不寻常的使命或挑战。

“初逢野番来,裸裎发披散”描绘了与当地原住民的首次相遇,通过“裸裎”这一细节,展现了原始部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与好奇。“腰间皆佩牛,玃顾目殊睅”则进一步展示了原住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颔之俾驯扰,亦自启笑粲”表现了作者与原住民之间的互动,通过“颔之”这一动作,既体现了对原住民的接纳与友好,也反映了双方在交流中产生的轻松愉快氛围。

“路转竹头角,昏黑榛莽乱”描绘了行进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变化,从明亮逐渐转入昏暗,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未知。而“丛丛罴可隐,敢以伏戎玩”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潜在危险的警惕与防范意识。

“当关一失险,枯朽尽为难”强调了守卫关卡的重要性,即使是最微小的疏忽也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最后,“蠢尔鸟兽群,亦有教猱叹”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即即便是看似低等的生物,也有其生存智慧和适应策略,人类的行为是否合理值得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绘,更蕴含了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1)

陈衍(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其二)

崩厓临绝涧,十丈山路断。

伐木仆其上,两涧遂中贯。

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

峰峰高摩天,树树十围干。

天日既蔽亏,瘴雾下浸灌。

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

土松不成级,土滑步欲滩。

舆夫舁空舆,数步息喘汗。

起落已万丈,问路殊未半。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其三)

日落叩营门,短衣不至骭。

长揖未云已,军膳已罗案。

书生能健步,顾语一笑粲。

谅知得渠魁,已誓不复叛。

贳其一衅鼓,觳觫弗敢窜。

一朝杀廿人,厥状殊不悍。

攻心乃为上,枯骨固可惋。

日日牛酒来,就抚欢未散。

书生亦何知,惟有默赞叹。

惭非甲胄士,空尔弄柔翰。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寿王友竹先生六秩

此老非凡老,浮沉六十年。

阨穷能不悯,遗逸岂徒然。

托酒逃尘累,哦诗养性天。

世间多富贵,未及等身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丙辰春初豁轩将往台中诗以送之

潇潇细雨作春寒,愿汝衣裘上客鞍。

此去再偿文字债,归来仍饱腐儒餐。

久淹旅邸慈亲老,小隐家山梦寐安。

早识鲈莼乡味好,不应岁岁戴南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