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江边的静谧与神秘。首句“半江涌出金山寺”,以“涌”字生动地描绘了江水与金山寺的交融之景,仿佛整个金山寺从江面升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一簇楼台两岸船”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将金山寺的建筑与江面上的船只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
“月转中宵为白昼”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使得夜晚如同白昼一般,展现出月色的神奇魅力。而“水吞平地作青天”则以“吞”字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浩瀚与深远,仿佛江水直接与天空相连,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描写,如“塔铃自触微风语,滩石长磨细浪圆”,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情感,塔铃随风轻响,滩石与细浪相互摩擦,这些声音构成了夜晚金山寺的独特乐章。最后,“龙化老人来听法,手持珠献不论钱”一句,不仅增添了神话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与尊重,以及对佛法的虔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文精神,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