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浮丘碧蕉书馆

郑老心閒却忘官,泮林唯对碧蕉閒。

盈轩色映乌纱帽,拂几凉生苜蓿盘。

半榻秋声寒外落,一帘幽梦月中残。

杜陵野老时相问,应遣题诗叶上看。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题郑浮丘碧蕉书馆》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画面。首句“郑老心閒却忘官”点出主人公郑老心境淡泊,已经超脱于世俗官场,流露出他对闲适生活的深深喜爱。次句“泮林唯对碧蕉閒”则将读者引入郑老的书馆,泮林象征学府,碧蕉则以其青翠悠闲的姿态,衬托出书馆主人的高雅情趣。

“盈轩色映乌纱帽”写的是书馆内外的和谐景象,乌纱帽是官员的标志,此处借以形容郑老虽不在官,但其清廉之气犹在。“拂几凉生苜蓿盘”进一步描绘了书馆的日常,凉意从简单的苜蓿盘上生出,反映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与心境的宁静。

“半榻秋声寒外落,一帘幽梦月中残”通过秋声和月影,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诗意的氛围,暗示郑老在这样的夜晚,或许正沉浸在书海或梦境中,享受着心灵的宁静。“杜陵野老时相问,应遣题诗叶上看”最后两句,以杜陵野老来访,想象他们会以题诗的方式交流,表达对郑老学问与人品的敬仰,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郑老的书馆生活,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玉融陈氏怡怡堂

魏帝连枝不共荣,淮王斗粟若为情。

风霜况是同根蒂,骨肉应怜好弟兄。

山色晓帘沙雁白,海天秋屿雪鸪鸣。

合欢也似姜肱被,长奏埙篪酒共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江山烟雨图

梦渚苍苍入楚烟,岳阳南面雨如悬。

人家寂历青枫外,仙峤空濛独雁边。

飞阁迥临闻笛处,微钟遥到钓鱼船。

孤帆莫向潇湘浦,云暗苍梧水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答黄嗣杰

满林乌桕飘残臈,独客关心漫倚楼。

几处移家惊落叶,十年归梦在孤舟。

青塘野鸟当窗白,积雨寒山卷幔幽。

何似董湖高隐处,朝朝巾舄与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郑克曼复睢阳军手卷

绿发辞乡白发归,远因行役问庭闱。

离心又惜连枝别,愁思仍随独雁飞。

汴河霜落寒砧早,梁苑烟空晚树稀。

行到洛阳秋色后,柳营长是忆春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