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梁木俄摧坏,嗟吁丧大贤。
典刑看肖子,道学付谁传。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
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邦弼的作品,名为《挽王信伯先生(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在哀悼梁木之摧毁,感叹大贤之丧失,并提到典刑与道学的传承问题。在诗中,“梁木”象征着坚固和正直,而“俄摧坏”则表达了对时代变迁、正义沦丧的哀伤。"嗟吁丧大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显示出诗人对于失去伟大的理想和人物的深切悲痛。
"典刑看肖子"一句中的“典刑”指的是法度或规范,而“看肖子”则是指寻找能够继承这些法度的人物。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能否有人能够继续先贤遗志的困惑和担忧。
接下来的"道学付谁传"更深化了这一主题,"道学"在此代表着儒家学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德行和智慧。诗人质疑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交给谁去传承。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则是对过去辉煌文化的回顾与怀念,以及对于历史评价的超前思考。“一代”指的是一个时代,“风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气质。这里诗人感慨地说到,当前这个时代的光辉已经消逝,而千年之后的人们将如何评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物是、事非。
最后两句“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表达了对已逝去导师教诲仍然铭记在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否继续这份精神遗产,是否能够不辱使命的自我挑战和忧虑。"身敢"中的“敢”字含有勇气和决心之意,而"坠周旋"则是指尽力而为,不辜负。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传承的深切关注。
不详
晓山云树碧生秋,乘兴间为洞府游。
片石却将仙路隔,负人平昔慕浮丘。
当年大德瑞朱弓,仁在斯民千古同。
故国已无徐子土,灵祠今有梵王宫。
水流檐影晴江上,山接钟声暮霭中。
揽辔此行因致敬,蒲团分坐听谈空。
亭前绝壁下飞瀑,天风夜半吹韶咸。
疑是银河天上水,壮士挽落千丈岩。
梅观初花,蕙庭残叶。当时惯听山阴雪。
东风吹梦到清都,今年雪比年前别。
重酿宫醪,双钩官帖。伴翁一笑成三绝。
夜深何用对青藜,窗前一片蓬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