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马援传感少游语

生人有恒道,衣食固其须。

裁足谅已难,况复求赢馀。

所以古圣贤,守道甘穷居。

缊袍敝弗厌,箪瓢饥自娱。

徐行岂不安,焉用马与车。

掾史亦良劳,抑首畏简书。

放旷山泽间,孰与从樵渔。

无求恒泰然,有系还多虞。

但当力为善,汲汲希舜徒。

于然守故丘,庶不忝厥初。

寄语马少游,斯言定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常人遵循恒常之道,衣食是他们基本所需。
裁剪合身的衣服已属不易,更何况还要追求多余的富余。
因此古代圣贤坚守道义,甘愿过贫穷的生活。
即使穿着破旧的袍子也不嫌弃,用竹篮盛饭饥饿中也能自得其乐。
慢慢行走难道不自在,为何还要追求马车的奢华。
官吏们也确实辛苦,但他们低头畏惧繁重的文书工作。
比起在官场,更愿在山林间自由自在,与樵夫渔夫为伍。
无欲无求才能常保泰然,有所牵绊则忧虑重重。
只应尽力行善,急切希望成为像舜那样的人。
坚守自己的乡土,或许能不愧对最初的志向。
我将这些话寄给马少游,你觉得这番言论如何呢?

注释

生人:世人。
恒道:恒常之道。
固:基本。
裁足:裁剪合身。
谅:确实。
况复:更何况。
守道:坚守道义。
甘穷居:甘愿过贫穷生活。
缊袍:破旧的袍子。
敝:破旧。
箪瓢:竹篮。
徐行:慢慢行走。
焉:为何。
掾史:官吏。
抑首:低头。
简书:文书。
放旷:自由自在。
孰与:比起。
恒泰然:常保泰然。
多虞:忧虑重重。
希舜徒:像舜那样的人。
庶不忝:或许不愧。
厥初:最初的志向。
寄语:寄言。
斯言:这番言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夜读马援传感少游语》,通过对马援事迹的引用和对古代圣贤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朴素生活的崇尚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诗中提到“生人有恒道,衣食固其须”,强调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但随后指出“裁足谅已难,况复求赢馀”,暗示人们不应过分追求富余。诗人推崇古圣贤的清贫生活,“缊袍敝弗厌,箪瓢饥自娱”,他们甘愿过着简朴的生活,享受精神上的满足。

诗人进一步对比了官场生活的忙碌与山林生活的自在,“徐行岂不安,焉用马与车”、“掾史亦良劳,抑首畏简书”,表达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更向往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他认为,真正的安宁在于内心的平静,“无求恒泰然,有系还多虞”,只要坚守道义,努力行善,就能像舜那样高尚。

最后,诗人以“于然守故丘,庶不忝厥初”告诫马少游,希望他能坚守初心,保持朴素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孟使君饯行即席以几时杯重把分韵得几字

平湖澹微云,小雨凉众卉。

归怀重依依,把臂还亹亹。

昔别念弥深,兹聚知复几。

离觞不忍衔,清风在船尾。

形式: 古风 押[尾]韵

学圃

西园艺我麻,南园树我桑。

东风吹时雨,青青久成行。

春服朝犹赊,大布冬可裳。

十年湖海役,尘暗貂裘黄。

曾无一事成,祇取三径荒。

何如老农圃,卒岁心不忙。

邻翁取余喜,笑语倾壶浆。

择术子已卜,守之慎勿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宝剑化

我有二奇物,太阿与龙泉。

床头雷吼匣,屋角虹贯天。

刺虎如切瓠,斩蛟犹截弦。

神光未获试,所遇乃不然。

时平会销兵,一笑甘长捐。

泻兹太古水,早被洪炉烟。

化身作农器,往斸南山田。

元气还不死,为人作丰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庚辰六月陪谨斋准轩雅山游西禅超师院以柳诗道人庭宇静分韵约有兴即赋余得庭字时小寐禅床风雨适至遂赋宇字

小憩西禅床,谢绝半日暑。

白云怜倦客,清阴覆停午。

袅袅陂上风,沉沉竹间雨。

幽幽一室虚,昵昵群叶语。

冥搜得奇想,熟寐透淳古。

九衢喧野马,万喙争腐鼠。

谁能大槐根,摆落半柯土。

浮生得今辰,幽期况兹宇。

延缘欲忘归,落日斋堂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