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橒所作的《述怀》之一,通过“少主筹边日,孤臣去国秋”两句,描绘了诗人作为忠诚的臣子,在国家危难之际,远离故土,为君王筹划边防的情景。接下来的“恩波骸骨在,烽火梦魂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即使身在异乡,心仍系于国家。
“当宁虚前箸,岩关想壮猷”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君王的忠诚与对国家策略的深思熟虑,即使不在君王身边,也时刻想着如何为国家出谋划策。“平生酬主意,时动杞人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一生致力于报效国家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诗人作为忠诚臣子对国家的热爱与忧虑,以及对君王的忠诚与敬仰,展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