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

杜侯归未几,又送秦侯归。

锦衣赫相望,里闬生光辉。

仅存二三士,去意不可羁。

王张屡乞身,余亦五请祠。

岂不明主恋,去就各有宜。

昔岁语杜侯,志得官无卑。

近忽省前误,热突无寒煤。

君门天九重,赤子命一丝。

诗书谩胀腹,字字不适时。

俯瞰大江流,仰看苍云移。

悠悠未有届,蹙蹙安所驰。

昊天岂民憎,翻覆不可期。

愿随力所逮,必以诚求之。

求之有弗得,况忍相瘠肥。

临分重回首,吾匪怀吾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秦侯离别的感慨和对仕途的深沉思考。首句“杜侯归未几,又送秦侯归”点出送别的情景,紧接着“锦衣赫相望,里闬生光辉”描绘了秦侯出行时的威仪,给邻里带来光彩。诗人感叹“仅存二三士,去意不可羁”,表达对人才离去的惋惜。

诗人提到自己与秦侯都有辞官之意,“王张屡乞身,余亦五请祠”,表明他们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岂不明主恋,去就各有宜”暗示了他们对君主的理解,尽管不舍,但仍认为离开或留下都有其道理。

“昔岁语杜侯,志得官无卑”回忆过去对仕途的看法,但诗人现在意识到“热突无寒煤”,即官场冷暖无常,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他感慨“君门天九重,赤子命一丝”,表达对世事艰难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诗人抒发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书谩胀腹,字字不适时”,表示自己的学识并未得到恰当的施展,而“俯瞰大江流,仰看苍云移”则寓言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遥远。他期望能“愿随力所逮,必以诚求之”,但又明白“求之有弗得,况忍相瘠肥”,表达出对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临分重回首,吾匪怀吾私”收束,表明在分别之际,他的情感并非出于个人私利,而是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深沉反思和个人理想的坚守。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袁都官知徽州

英英蓬省郎,表表秋官属。

剑佩行青霄,扬且鬓双绿。

掉头不肯住,去作新安牧。

班班莱氏衣,粲粲学子服。

归来拜郎罢,堂前问凉燠。

新从天上来,犹带书传馥。

问汝得人谁,袖有两图轴。

骊龙挟风雨,闪电注两目。

甲累独何术,能使同豭鹜。

三十六脩鳞,群鲰荡相逐。

亦有曳其轮,中行而独复。

君家名父子,厥理探已熟。

人生宇宙间,亦在适所欲。

义精无非事,虑澹不翅足。

愿明消息几,颐神以养福。

迟子宽我忧,书来寄陆续。

形式: 古风

送高才卿出守嘉定

十年谁遣不宁侯,麇奔鸟散十七州。

馀州蹙蹙能几许,史君今作载酒游。

诸公饮俊已濡首,眼前百事不挂口。

震风凌雨揭却屋,左蟹右杯犹在手。

史君千骑行清秋,岂为杯酒馋涎流。

绸缪牖户既云晚,梦魂不到花绕楼。

乖逢聚散古来有,而我此时持此酒。

河梁伫立不知还,插颔青丝半成叟。

形式: 古风

送黄考功广东运判分韵得汉字

凉风厉萧辰,秋事已一半。

同舍多望郎,萍聚复云散。

得士良苦艰,引去何浩瀚。

日日送行人,青衫浃流汗。

其间白石翁,清庙之圭瓒。

器采仪周行,词章辈楚乱。

秘丘第一官,脩途日未旰。

掉头不肯住,持节下霄汉。

草木识清名,风尘入长算。

安得此老宿,为世洗愁叹。

同省并门居,昔我缀华贯。

高标壁千仞,临分重嗟惋。

相期绍前徽,岁晚堪把玩。

形式: 古风

送黄宜州之郡

皇帝亲政之初旬,史臣了翁侍严宸。

宜州太守当就国,袖出谏疏前开陈。

炎荒僻在飞燕外,陛下一视同吾仁。

毋云指搐非害事,往往四体为不信。

臣请选侯如中州,更饬肤使时咨询。

但令正身以率下,炎荒虽远畿甸均。

皇帝顾谓汝可往,布宣德意安吾民。

黄君下殿再拜谢,尽以圣训关史臣。

史臣拜手笔之册,以君所闻还赠君。

维今贪竞习成俗,公私已屈忧方新。

纪纲法令不敢知,恃以立国维苍旻。

苍旻茫茫不可问,人情忻戚天笑颦。

愿君体此深长思,便以圣训书诸绅。

心诚求之莫非事,子苟不欲民无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