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山烟雨霏,北山风露多。
衣沾非所惜,屦湿知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中秋景。"南山烟雨霏,北山风露多"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间在秋季的氛围,南山轻纱般的烟雨与北山丰沛的风露共同构成了一幅湿润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南北两山的不同景象,展现了秋天多雨的特点。
"衣沾非所惜,屦湿知如何"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水分充沛的接受与欣赏。"衣沾非所惜"表明即使衣服被打湿,也无需介意,因为那是自然的恩赐。而"屦湿知如何"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天气下的脚步湿润的体验,既有直接感受自然之美,又不避讳其带来的不便。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以及对秋天特有的景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细腻的感情。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舒适的精神境界,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不仅不以为苦,而且能够从中获得乐趣。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桥边风月佳,俯仰有馀思。
无忘履冰心,方识吟风意。
花开山与明,花落水流去。
行人欲寻源,只在山深处。
种松苦难长,松长还耐久。
莫作目前思,但种门前柳。
黄子官居多暇日,吟哦薄暮一窗中。
虽无㶁㶁循除水,但觉飕飕满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