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六章(其三)

旁人劝作洛阳贾,鲜衣如云马如虎。

大儿羽林充宿卫,小妇邯郸善歌舞。

明珠白璧家盈箱,昼攫锱铢夜勾股。

啧啧猗顿独何人,却笑黔娄徒自苦。

吾曹意气耻阿堵,挥斥黄金贱如土,安能局蹐屠沽伍!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讽刺社会现象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首句“旁人劝作洛阳贾”,以旁人的建议引出主题,暗示了追求物质财富是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接着,“鲜衣如云马如虎”形象地描绘了富商们奢华的生活,用“如云”形容衣服之多,用“如虎”形容马匹之壮,强调了物质享受的丰富与豪华。

“大儿羽林充宿卫,小妇邯郸善歌舞”两句,通过“大儿”和“小妇”的角色设定,进一步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大儿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体现了权力与地位;小妇则擅长歌舞,代表了艺术与娱乐。这两者都是社会上层人士的象征,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

“明珠白璧家盈箱,昼攫锱铢夜勾股”描述了富商之家的财富积累,白天获取微小的利益,夜晚计算复杂的财务账目,体现了对金钱的贪婪追求。这里使用“昼夜”对比,突出了财富积累的不息与持续。

“啧啧猗顿独何人,却笑黔娄徒自苦”两句,通过对比猗顿(传说中的富翁)和黔娄(古代的隐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追求物质财富的讽刺。猗顿被赞为“独何人”,意味着他与众不同,而黔娄却因生活艰苦而被嘲笑。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价值取向的质疑,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最后,“吾曹意气耻阿堵,挥斥黄金贱如土,安能局蹐屠沽伍!”表达了诗人自己及其同僚对于物质财富的不屑,认为它不值得追求,甚至贬低到如同泥土一般。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生活者的同情,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立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中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对简单生活的忽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15)

郁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悲歌六章(其四)

脱身从军向绝域,大食乌号悬两腋。

部中不满五千骑,百战沙场尽辟易。

尉佗系组明光宫,楼兰悬首长安陌。

凯歌入关报天子,始信书生万人敌。

一朝坐失幕府欢,缚下都船对刀笔。

卫青天幸辄有功,李广数奇竟何益。

形式: 古风

悲歌六章(其五)

流沙北去弱水东,琅玕作树珠为宫。

藐姑仙子冰雪容,导以翠节双青童。

我欲从之问丹诀,直与天地同无终。

秦王汉武皆英雄,楼船浩荡乘长风。

狞龙吹水作山立,三千娇女沉渊中。

骊山茂陵空白骨,不死之药何时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悲歌六章(其六)

学仙学剑两无成,为贾为农安足道。

中心不羡黑头公,贫贱何妨邓禹笑。

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流行坎止随所如,入世那能量枘凿。

邺侯架上皆吾师,吾将终焉从吾好。

形式: 古风

观灯行

新年半月雨不歇,连巷春泥马蹄没。

差池已过赏灯时,金尊玉管花空发。

娄东刺史趁新晴,特促然灯照夜明。

珠箔舞残初见月,红窗歌转乍闻莺。

六街九陌灯光晓,海城今夜春生早。

不是官衙恣宴游,为民预祝秋成好。

对景翻教忆去年,此时听雨正高眠。

华灯却掩春宵寂,谁道秋来更可怜。

九月十月风雨恶,到处田畴尽萧索。

卖男鬻舍仅供粮,那有馀钱更行乐?

闻说言官特疏求,减租诏下可无愁。

不辞彻夜笙歌沸,及此风光乐未休。

乐事无多忧转续,书生迂愿何时足。

乞取蟠螭玉九枝,携来遍照流亡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