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诗

悠悠古先酒,曲糵化为醴。

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

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

孟诜注为苦,自不烛厥理。

至今蔑公论,遂以诜为是。

乖僻随耽嗜,不尔遽遭诋。

气禀炎上作,无与诸胆比。

人情素弗食,尝者为雪耻。

柳家集众药,意在勖诸子。

未闻无其故,反以彼为美。

一呷三掉头,强咽身耸起。

从来好欢伯,可畏非可喜。

孤负太和名,翻作搅肠水。

因思俗颠倒,类此盖多矣。

大路指为迂,曲径偏践履。

郑声既可恶,满市更盈耳。

憔悴间姬姜,一莸杂兰芷。

贪浊和者众,独清竞萋菲。

善恶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当终难掩,岂必随风靡。

革弊会有时,周道本如砥。

形式: 古风

翻译

悠远的古代美酒,曲糵酿成甘甜的醴。
口感醇厚非他物,诗人赞美它的深意。
岐黄医术中的基础,以甘辛之味记录。
唯有清香与微辣,世间如此评价它。
孟诜注解为苦涩,他自己并未理解其理。
至今公论被忽视,人们认为孟诜是对的。
怪癖源于过度喜好,否则会遭受贬低。
其性热如火,与胆汁不同。
一般人不常品尝,尝过的人以此洗去耻辱。
柳宗元汇集众多药材,意在激励后辈。
从未听说无理由,反而视其为佳品。
一小口也要回味,强忍吞下身体颤抖。
向来好酒之人,虽可怕却不可喜。
辜负了和谐的美名,反而成了搅扰肠胃的液体。
想到世俗的颠倒,类似的情况很多。
大道被视为迂回,曲径却被偏爱。
郑国音乐令人厌恶,充斥市场的噪音更多。
憔悴的女子与贤良相比,如同莸草混杂兰花。
贪婪污浊者众多,唯有清高者孤独。
善恶混淆已久,岂止是酒的问题。
真正的道理难以掩盖,怎能随波逐流。
改革弊病总有时,大道始终如砥砺前行。

注释

曲糵:酿酒工具,这里指代美酒。
醴:甜酒。
匪:非。
旨:深意,旨趣。
岐黄:中医的代称,黄帝岐伯。
甘辛:甘甜和辛辣。
颠倒:混乱,不正常。
郑声: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音乐,被认为是乱音。
满市:市场上的声音。
姬姜:泛指美女。
莸:一种有臭味的草。
兰芷:兰花和白芷,比喻高尚品德。
萋菲:形容草木茂盛,引申为竞争激烈。
相淆:混淆。
至当:最恰当的道理。
周道:大道,正道。
砥:磨刀石,比喻坚定不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名为《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诗中通过对酒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人们偏好苦味酒的一种不赞成态度,并借此反思世人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

首先,诗人提到“悠悠古先酒,曲糵化为醴”,意指古代的美酒经过发酵而变得甘甜。接下来,“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表明这种酒适合大众的口味,而诗人则赞颂它的韵味。

然而,在“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的描述中,岐黄被用来比喻医药书籍,本草学对各种味道进行分类记载。这里暗示了酒不仅是一种饮品,也可能带有药效或其他特性。

随后,“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流行的苦味酒的质疑和不解,它既没有传统美酒的甘甜,又不符合本草学记载的滋味标准。

在“孟诜注为苦,自不烛厥理”的一句中,诗人引用孟诜的观点认为这种苦味是错误的,而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观念。紧接着,“至今蔑公论,遂以诜为是”则指出直到现在,有的人仍然坚持孟诜的看法,将苦味视作美德。

诗人继续表达自己的不满:“乖僻随耽嗜,不尔遽遭诋。气禀炎上作,无与诸胆比。”这里他批评那些偏好奇特、独特口味的人,认为他们的选择无法与众所周知的美酒相比。

“人情素弗食,尝者为雪耻”则是对人们不愿意接受传统滋味而选择苦味酒的讽刺,这些尝试新奇之人的行为在诗人看来是可耻的。

接下来的几句:“柳家集众药,意在勖诸子。未闻无其故,反以彼为美”表达了对那些将苦味酒与传统滋味相提并论的人的不解,他们甚至没有找到这样做的原因,却仍然认为这种苦味是值得赞美的。

诗人继续抒情:“一呷三掉头,强咽身耸起。从来好欢伯,可畏非可喜。”这里他形容尝试这种苦酒的人的反应,看起来既不舒服也不令人愉快。

紧接着,“孤负太和名,翻作搅肠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偏好的批评,他认为那些追求独特滋味的人实际上是在背离传统美酒的和谐之名,而是制造出扰乱内心的情状。

最后,“因思俗颠倒,类此盖多矣。大路指为迂,曲径偏践履。郑声既可恶,满市更盈耳”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他认为这种颠倒是非的现象在世间普遍,而那些所谓的“美好”事物往往被误导和曲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酒味偏好的批评,探讨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风气而变化。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和许尉仙田舍野老有可怜之态壁间之什

乞籴民宵征,出粜官夙驾。

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

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

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

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

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

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

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

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

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

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

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

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

形式: 古风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其二)

避俗渊明心会景,祇咏孤松秀冬岭。

争识槎牙竹外枝,月上空阶间金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梗]韵

和韩羲仲主簿古岩韵

君不见版筑当年胥靡徒,貌象忽与帝梦符。

卧龙抱膝吟梁甫,霸主不惮三顾庐。

又不见形模苦遭妇女笑,袖手不解世俗书。

碧山幽栖载典籍,银鱼焚弃甘林居。

出处虽云兰菊异,道则一贯无二途。

要之穷通有定分,所学岂以世俗拘。

一旦风云合际会,坐令四海如唐虞。

不用山林并容尔,胸中经济常自如。

世间馀子真碌碌,得失交病言嗫嚅。

生前雅志一饱足,趋时妩媚忘远图。

夫君承平相家子,典刑自与今人殊。

青春已负老成器,白日兀坐圣贤俱。

腹笥兼收线五色,准拟补衮膺时须。

豹变要是有毛质,鹏飞九万看抟扶。

古岩风月镇长好,请著斯名镵座隅。

形式: 古风

庚戌仲春携小子访别晦翁过亲友江清卿之门其嗣子尚幼不果见次早道经江清卿墓下怅然有怀

肩舆兀兀度山村,细雨凄风日易昏。

问店旧曾来托宿,支颐今觉顿销魂。

故人委蜕荒春草,倦客空怀合暮云。

古木阴连藏小隐,招呼无复笑迎门。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