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器词三首(其三)

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

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

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

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军队远征千里,士气高昂
旗帜展开遮天蔽日,马匹饮水直至河流干涸
邻国请求军事策略,皇帝恩赐阵法图
元和年间天下太平,这样的景象恐怕自古未有

注释

破虏:击败敌人。
行:行进。
千里:长距离。
三军:全军。
意气:士气。
粗:旺盛。
展旗:展开旗帜。
遮日黑:遮蔽阳光。
驱马:驱赶马匹。
河枯:河流干涸。
邻境:邻近的国家。
求兵略:请求军事策略。
皇恩:皇帝的恩典。
索阵图:索要阵法图。
元和:唐朝年号。
太平:安定和平。
乐:欢乐。
恐应无:恐怕从未有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胜利后的壮观景象和皇家的恩惠。开篇“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表达了军队在战场上取得辉煌成就之后的豪迈气势。“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激烈场面,旗帜如同遮天蔽日,马匹饮水至河干。紧接着,“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说明战后边疆地区向中央政府请求兵法策略,而朝廷则要求将领提供战争地图,以资未来之用。这两句不仅反映了战争结束后的管理和准备工作,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指引。

最后,“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一句表达了一种历史上的理想状态,即希望像唐朝的“元和年间”那般太平盛世,人们生活在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中。这句话也蕴含着诗人对于未来和平时代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对这种美好状态是否能够长久保持表示出一种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战争胜利与和平时期的描写,展示了古代中国士大夫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他们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客舍有怀

旅人无事喜,终日思悠悠。

逢酒嫌杯浅,寻书怕字稠。

贫来许钱圣,梦觉见身愁。

寂寞中林下,饥鹰望到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客游旅怀

客行无定止,终日路岐间。

马为赊来贵,僮缘借得顽。

诗书愁触雨,店舍喜逢山。

旧业嵩阳下,三年未得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将归山

野人惯去山中住,自到城来闷不胜。

宫树蝉声多却乐,侯门月色少于灯。

饥来唯拟重餐药,归去还应只别僧。

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

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

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

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

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