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南华寺大鉴禅师

佛法来东旦,禅宗肇岭南。

一溪香气水,万缕藕丝衫。

结子花开五,先人枣示三。

心灯受弘忍,梵派演瞿昙。

山髻青螺耸,波心碧玉涵。

众流归大海,孤月印寒潭。

蔼蔼花云煖,瀼瀼法露甘。

未回烟水棹,空费葛藤谈。

奏乐皇冈石,读书张相岩。

也知祖堂近,无暇一登参。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丘浚所作的《寄题南华寺大鉴禅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华寺的环境与氛围,展现了禅宗文化的深邃与庄严。

首联“佛法来东旦,禅宗肇岭南”,开篇即点明了佛法的起源与禅宗的发源地,暗示了南华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接着,“一溪香气水,万缕藕丝衫”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南华寺周边清幽的自然环境,溪水散发着香气,仿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而万缕藕丝衫则形象地表现了水边植物的繁茂与生机。

“结子花开五,先人枣示三”两句,运用数字与植物的结合,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又寓意着佛法的传承与弘扬。结子花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与延续,先人枣则暗示着前人的智慧与教诲。

“心灯受弘忍,梵派演瞿昙”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理解,心灯比喻内心的光明与智慧,弘忍是禅宗六祖之一,其对佛法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梵派与瞿昙分别指佛教的印度起源与佛陀的名字,强调了佛法的深远历史与文化背景。

“山髻青螺耸,波心碧玉涵”描绘了南华寺周围的山景与水面,山峰如青螺般耸立,水面清澈如碧玉,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的“众流归大海,孤月印寒潭”则以自然景象象征佛法的广大与深远,众流汇聚大海象征着众生归于佛法的真理,孤月映照寒潭则寓意着禅者内心的清明与寂静。

“蔼蔼花云煖,瀼瀼法露甘”继续描绘了南华寺的自然美景,花云温暖,法露甘甜,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滋养人心的隐喻。最后,“未回烟水棹,空费葛藤谈”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南华寺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深奥与难以言传。

整首诗通过对南华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诗人对佛法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价值的佳作。

收录诗词(272)

丘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字:仲深
  • 号:深庵
  • 籍贯:别号海山老
  • 生卒年:1418~1495

相关古诗词

春日即事

晴日花开蝶拍,暖风柳畔莺声。

沂水咏歌气象,前川随傍心情。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秋思

水落浅滩石出,霜冷疏林叶丹。

天外数声过雁,人在高楼倚栏。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江行

翠竹白沙村径,落霞飞鹜江天。

倚杖夕阳影里,闲看江上归船。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即景

天通屋漏生白,日映纱窗透明。

扫地焚香坐处,湛然心地清平。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