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名为《用陈石斋对酒韵寄故乡诸友》。诗中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
首联“我爱山中宅一区,半生风月笑谈馀”,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居所的喜爱,以及在风月交映、笑谈中度过半生的满足感。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流露出其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颔联“花间鸟到知人意,树底风来得我娱”,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花间的鸟儿似乎能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树底的微风则为诗人带来愉悦。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在这种环境中找到的精神慰藉。
颈联“历览江湖千载兴,懒拈灯火十年书”,诗人回顾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岁月流转。他见证了千年的江湖兴衰,却选择远离尘嚣,懒于点亮灯火,埋头于书籍之中。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前隐逸生活的肯定,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尾联“白头偶入鹓行里,争奈屠牛术已疏”以白头老人偶然进入官场(鹓行指官场)的场景结束,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官场,但心已远离,对曾经技艺(屠牛术,可能象征某种技艺或技能)的疏远,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或厌倦,以及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活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