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竹

布衾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馀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诗人在冰池前观察着洗霜后的竹子。诗中的意象生动,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和独特之美。开篇两句“布衾寒拥颈,毡履温承足”设置了冬日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这一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投入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接着,“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诗人通过修剪竹枝的情形,传达了一种审美与选择的态度,强调了对完美的追求。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馀束。”这里体现了诗人的同情心和对生命的尊重,即便是修剪后的竹枝,也不失其自然之美。下句“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通过“籊籊”的形象词语,描绘出竹子特有的生长姿态,突出了竹子的独特。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亲切的情感。最后两句“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则展示了竹子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以及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反对奢侈和浪费。

整首诗通过洗竹这一行为,展开了一场关于自然美、生命尊严、审美选择以及生活态度的沉思。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让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融入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洛下卜居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

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远从馀杭郭,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

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

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洛中偶作

五年职翰林,四年涖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閤,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

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形式: 古风

洛阳有愚叟

洛阳有愚叟,白黑无分别。

浪迹虽似狂,谋身亦不拙。

点检盘中饭,非精亦非粝。

点检身上衣,无馀亦无阙。

天时方得所,不寒复不热。

体气正调和,不饥仍不渴。

闲将酒壶出,醉向人家歇。

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

抱琴荣启乐,荷锸刘伶达。

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

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

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

形式: 古风

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

水南冠盖地,城东桃李园。

雪消洛阳堰,春入永通门。

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

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

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

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尊。

尊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

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