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愚叟

洛阳有愚叟,白黑无分别。

浪迹虽似狂,谋身亦不拙。

点检盘中饭,非精亦非粝。

点检身上衣,无馀亦无阙。

天时方得所,不寒复不热。

体气正调和,不饥仍不渴。

闲将酒壶出,醉向人家歇。

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

抱琴荣启乐,荷锸刘伶达。

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

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

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洛阳有个老头,不分黑白是非。
流浪生活看似疯狂,但处理自身事务并不笨拙。
检查碗中的饭,不是精米也不是糙米。
查看身上的衣服,没有多余也没有缺失。
气候适宜,既不寒冷也不炎热。
身体状况平和,不饿也不渴。
悠闲地带着酒壶出门,醉了就在人家那里休息。
在野外有时煮鱼吃,常裹着粗布衣睡觉。
怀抱琴瑟享受音乐,像刘伶一样洒脱。
放眼望去是青山,任由头发变白。
不知道天地间,还能活多少年。
从今往后直到生命终结,全是悠闲的日子。

注释

洛阳:古都名,位于河南省。
愚叟:愚昧的老头,这里指诗中主人公。
浪迹:漂泊不定的生活。
谋身: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
粝:糙米,未经精细加工的米。
馀:同'余',多余的。
阙:同'缺',缺少。
荣启乐:古代的一种琴曲,这里代指弹琴取乐。
荷锸:扛着铁锹,象征准备随时面对死亡。
刘伶达:刘伶,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达观洒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简朴、心态平和的隐者形象。开篇即以“洛阳有愚叟,白黑无分别”表明这个人对世事看得很淡,不去过多的区分是非。随后,“浪迹虽似狂,谋身亦不拙”则展示了他虽然生活随性,但并非不知自爱,能够适时而动,保全自己。

“点检盘中饭,非精亦非粝。点检身上衣,无馀亦无阙。”这些句子传达出隐者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不求奢华,只要能满足基本需要即可。他既不贪图精美,也不接受粗劣;衣食都保持着适中而已。

“天时方得所, 不寒复不热。体气正调和,不饥仍不渴。”这几句写出了隐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他能感受到自然界给予他的舒适状态,这种感觉源于他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闲将酒壶出,醉向人家歇。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诗中接下来描绘了隐者偶尔饮酒、食物简单而随和的情景,这些都是他自由自在的生活写照。

“抱琴荣启乐,荷锸刘伶达。”这两句透露出隐者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享受,他懂得音乐之美,而且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最后,“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这段落表达了隐者面对自然、时间与生命的态度。他既不抗拒岁月流转,也不去追问生命的长短,而是选择享受每一个平凡而自由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与自然和谐共存、心态宁静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

水南冠盖地,城东桃李园。

雪消洛阳堰,春入永通门。

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

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

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

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尊。

尊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

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

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

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

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閒。

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

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浔阳三题(其三)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形式: 古风

浔阳三题(其一)庐山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