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伯阳出守庆阳

中原万骑却胡兵,客领铜符塞上行。

大漠清秋迷陇树,黄河落日见秦城。

邠人自美西羌俗,汉守谁高北地名。

郡吏可能无荐达,还令介子乞长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汪伯阳出守庆阳时的壮阔景象与深沉情感。首联“中原万骑却胡兵,客领铜符塞上行”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边塞图景,万骑驰骋,驱逐胡兵,而汪伯阳作为新任官员,手持铜符,踏上征途,既有豪情壮志,也蕴含着责任与挑战。

颔联“大漠清秋迷陇树,黄河落日见秦城”则将读者带入更为辽远的边疆景色中。大漠之上,秋风萧瑟,树木在风中摇曳,黄河之畔,夕阳映照下的古城显得格外苍凉而雄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边关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颈联“邠人自美西羌俗,汉守谁高北地名”转而探讨文化与历史的主题。邠人赞美西羌的风俗,而汉代的守边将领们则以他们的功绩为北方之地赢得了崇高的名声。这里既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边疆文化多样性和历史传承的深刻认识。

尾联“郡吏可能无荐达,还令介子乞长缨”则是对汪伯阳前程的祝愿与期待。面对地方官吏可能的不理解或阻碍,希望他能像汉代的苏武一样,坚韧不拔,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一联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治理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壮丽与艰辛,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和个人抱负的佳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黄侍御按滇中

去矣乘风瘴疠开,西南万里壮游哉。

登台越巂山形合,揽辔昆明秋色来。

周礼职方天外尽,汉臣封事日边回。

征蛮幕府今凋落,安得楼船下濑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包大中长芦知事

九河水流何溅溅,君去春花车马前。

入幕官僚清宴久,挥毫渤海白云天。

相将牛酒劳从事,未少鱼盐给俸钱。

此去陆沉无不可,于今蓟北静烽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除夕

几年仙省白云间,此夕归心醉里閒。

九塞烽烟连北极,千门雪色照西山。

还知傲吏能违俗,未拟浮名好驻颜。

长孺淮阳今不薄,春花或恐滞燕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元日早朝

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迹夔龙近法筵。

云里金茎通御气,宫中玉树隐祈年。

西山亭障遥临蓟,朔漠旌旗满护燕。

闻道至尊歌白雪,小臣还献郢人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