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梁颙若归西山草堂留题二首(其一)

都市行歌径有苔,游人方共主人回。

山连埤堄松遮断,池映阑干花倒开。

数卷缃编留载笔,一庭明月照持杯。

怀人欲揽重重翠,余又西樵归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归隐生活画卷。首联“都市行歌径有苔,游人方共主人回”以对比手法,将繁华都市与归隐之地的静谧景象巧妙融合,都市的喧嚣与游人的离去,反衬出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颔联“山连埤堄松遮断,池映阑干花倒开”进一步展开画面,山峦连绵,松树遮挡视线,池水倒映着栏杆和花朵,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颈联“数卷缃编留载笔,一庭明月照持杯”则转为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几卷古书伴着诗人的笔墨,明月下的庭院中,手持酒杯,享受着夜的宁静与思考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品味。

尾联“怀人欲揽重重翠,余又西樵归去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想要再次前往西山,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末清初文人归隐情怀的生动体现。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梁颙若归西山草堂留题二首(其二)

通津深入小桥斜,城里青山即到家。

善读父书藏旧草,閒携儿戏玩晴花。

水松雨后全生韵,石壁亭西不厌遮。

仲叔自知无累邑,劳君樽酒对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陈伯玑兼怀药地禅师

灌婴城内想吾宗,远水将冰树近冬。

庐岳瀑飘常过雪,豫章风起忽无榕。

文期不朽身堪困,诗读平生面尽逢。

待访青原老开士,约君联榻道心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曹秋岳

别来犹见兴飞扬,雅事曾归布政堂。

亲入水岩寻子砚,自开山篓拣生香。

湖梅梦破多多蕊,代雁书稀一一行。

诗体更知无敌甚,戟门看试挽弓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钟

钟叩三回三十六,正当七十二峰前。

声如步步渐出寺,我向僧僧同入禅。

数里秋林皆滴露,一江寒月欲浮烟。

此时响歇更何听,佛以一音醒大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