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二首(其一)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春天结束时行人才回到家乡,春风可能会惊讶我在遥远的地方。
夜里翻越山岭忽然听到雨声,今天溪流两岸都是盛开的花朵。
前方树木还未拐弯似乎路已断,转身后的山峦又立即被云雾遮盖。
夜晚几乎没有什么尘土污染,只有清澈的泉水荡漾着白沙。

注释

春尽:春天结束。
行人:远行的人。
未到家:还没回家。
应怪:感到奇怪。
在天涯:在远方。
夜来:夜里。
过岭:翻越山岭。
忽闻雨:忽然听到雨声。
满溪:溪流两岸。
俱是花:都是花朵。
前树:前方树木。
未回:还未拐弯。
疑路断:怀疑路已中断。
后山:身后山峦。
便云遮:立即被云雾遮住。
夜间:夜晚。
绝少:几乎没有。
尘埃:尘土。
污:污染。
清泉:清澈的泉水。
漾白沙:荡漾着白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春尽二首(其一)》,描绘了春天将尽时行人的旅途情景。首句“春尽行人未到家”,表达了诗人对归家之期遥遥无期的无奈和感叹,春光已逝而人仍未归,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次句“春风应怪在天涯”,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连春风都似乎在责怪他的漂泊。

第三句“夜来过岭忽闻雨”,写出了旅途中的艰辛,夜晚翻越山岭时突降春雨,增添了旅途的艰难。第四句“今日满溪俱是花”,则以满溪盛开的花朵映衬出风雨后的生机,也暗含着诗人对家乡春景的怀念。

第五、六句“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描绘了山势险峻,行踪难测,诗人对前方道路的不确定和后方云雾缭绕的迷茫,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迷茫与孤独。

最后一句“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以清泉和白沙的纯净,反衬出尘世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清新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将尽时行人的旅途心境,既有对归家的渴望,又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反思。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独游

马后独携一壶酒,林间更解紫纶巾。

飞来白鹭即佳客,相对好花为美人。

万事易忘唯剧醉,四时难判是残春。

吴儿曾识陶彭泽,又见羲皇一散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盆池

绿发柔莎碧甃连,湛如蛟穴贮寒泉。

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

数鬣游鱼才及寸,一层绿荇小于钱。

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夜夜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公辟给事自青州致政归吴中

青琐仙人解玉符,秋风一夜满江湖。

曾歌郢水非凡曲,未扫旄头负壮图。

终日望君天欲尽,平生知我世应无。

扁舟应约元宫保,潇洒莲泾二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石中允致仕归新昌

凤凰山下网罗疏,翠翮摇空去有馀。

陶令已抛彭泽印,谢敷今作会稽居。

碧峰四向晚吟处,啼鸟数声春醉初。

更放鱼舠鉴湖上,芙蓉香里卧看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