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自潜溪过宝应精舍

遥爱夏景佳,行行清兴属。

安知转回溪,始觉来平谷。

古殿藏竹间,香庵遍岩曲。

云霞弄霁晖,草树含新绿。

时鸟自绵蛮,山花竞纷缛。

莫言归路赊,明月还相续。

形式: 排律

翻译

我远远地欣赏夏日的美好景色,每一步都充满清新的兴致。
谁知道转过溪流后,才发现来到了平坦的山谷。
古老的殿堂隐藏在竹林之中,香烟缭绕的庵堂散布在岩石曲径间。
云霞在雨后显得格外绚丽,草木带着新生的翠绿。
此时的鸟儿鸣叫婉转,山间的花朵争艳斗丽。
别担心回家的路遥远,明亮的月光会一路陪伴我们前行。

注释

遥爱:远望喜爱。
佳:美好。
行行:步步。
清兴:清新的心情。
转回溪:转折的溪流。
平谷:平坦的山谷。
古殿:古老的殿堂。
藏:隐藏。
香庵:香烟缭绕的小庵。
遍岩曲:遍布岩石弯曲处。
云霞:云彩和霞光。
霁晖:雨后的阳光。
草树:草木。
新绿:新生的绿色。
时鸟:此时的鸟儿。
绵蛮:婉转的鸣叫。
山花:山间的花朵。
竞纷缛:争艳斗丽。
归路赊:回家的路遥远。
赊:长远。
明月:明亮的月亮。
相续:相伴持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夏日游历龙门自潜溪,途经宝应精舍时所见的美景。他远望夏日景色宜人,心中充满清新的游兴。行进中,他转过溪流,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平谷之地,古殿隐于竹林之间,香庵点缀在岩壑曲折处。云霞在雨后显得格外绚丽,映照着新绿的草木,鸟儿鸣叫,山花烂漫,色彩斑斓。诗人感叹路途虽遥远,但明月相伴,使得归程不再孤单。整体上,这是一首清新自然、富有意境的山水游记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欣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游隐静山

心存名山久,积岁未及游。

将过值风雨,路不通马牛。

丁壮四五人,篮舆时更休。

转谷逢烟火,下隰多田畴。

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

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

直上百馀尺,苍髯叶脩脩。

五峰迎人来,冷逼台殿秋。

石泉出云中,引入舍下流。

缘源至岩口,岩底鱼可钩。

天昏碧溪去,果熟青猿偷。

草树不尽识,自起诗人羞。

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

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

灵根采九节,试共野僧求。

逡巡能致之,衰疾无甚忧。

昔闻有释子,渡江用杯浮。

栖心向兹地,埋骨在林陬。

驳阴漏斜光,徒欲穷巅幽。

夜还南陵郭,几落猛虎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登舟

向起风沙地,暂假乌榜还。

浩然起远思,欲与鱼鸟閒。

景目洗已清,咏句称且悭。

时看秋空云,雨意浓淡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登泰山日观峰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登乾明院碧藓亭

馀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

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

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