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钱塘江边怀古的画面。"烟草埋鸿钟",暗示着历史的沧桑,烟雾笼罩下的古钟似乎埋藏了往昔的辉煌。"劫灰隐金关"进一步强调了历经战乱后的遗迹,金关(可能指城门)被历史的尘埃和战火所掩盖。"玉殿空明月",以清冷的月光照耀空荡的宫殿,象征着昔日皇家的奢华已成过眼云烟,只剩月色陪伴着空寂的遗址。
"春潮去不还",春潮比喻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十二白玉阑",描述了精美的玉石栏杆,它们见证了往日的繁华,但如今只剩下栏杆静静地矗立,无人问津。
最后一句"当年有谁攀",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曾经在此权贵显赫、攀龙附凤的人们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暗含着对世事无常、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人生哲理的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