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集庆开山

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如意进入佛寺中,雨花纷飞沾湿春光。
我感到惭愧,年老体衰已无生机,只能在深云缭绕的寺庙里聆听钟声。

注释

如意:象征吉祥或佛教法器,这里指进入寺庙。
尸释梵宫:尸解成仙的佛教说法,梵宫指佛寺。
雨花:形容雨点如花,这里可能指春天的雨。
灵骨:指有活力、生机勃勃的身体,此处反指衰老。
深云:指寺庙内云雾缭绕,显得深远。
讲钟:寺庙中报时或讲经的钟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寄集庆开山》,以如意入题,描绘了一幅寺庙景象。首句"如意来尸释梵宫",通过"如意"这一佛教法器,暗示了诗人来到佛寺,可能是在拜谒或祈愿。"尸释梵宫"则指佛寺,"尸"字在这里是梵语"śrī"的音译,意为尊贵,与"尸解"无关。

次句"雨花狼藉湿春风",描绘了春雨纷飞,落在寺庙周围,花瓣飘落,如同雨点般散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雨花"常用来形容佛寺中的花,这里也暗含着佛法如春雨般滋润人心。

第三句"自惭老矣无灵骨",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再健壮,"灵骨"在此处既指身体,也寓言修行的精进。诗人表达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修行不够的自省。

最后一句"日在深云听讲钟",形象地写出诗人每日在深山寺庙中聆听晨钟暮鼓,过着清修的生活,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禅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生活,流露出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自身境况的反思,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常牧溪猿图

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

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

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

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形式: 古风

准侍者归省

山空木落岸云轻,吹面霜风有几程。

明月脩江归梦急,入门先祝老人星。

形式: 七言绝句

渔父

菰蒲叶冷暮天低,断岸舟横水四围。

祇有一竿湘楚竹,未尝容易下渔矶。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押[微]韵

黄檗礼佛掌宣宗图赞

七赤之躯,额有圆珠。问著便掌,胆大心粗。

不是大中天子,几乎唤马作驴。大家水底按葫芦。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