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师能

稽首十方大医王,乞我太素灵枢方。

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桂朮参芝香。

亦非山泽川原良,非丸非散仍非汤。

勺撮铢两何能量,寻源不出羲农黄。

岐伯伊叟无交相,而况韩孟陈吴杨。

一切灵府常含光,不属心脾肝胆肠。

倏忽六猴窥六窗,心花撩乱空飘飏。

三界六趣横颠狂,六交十习纷踉蹡。

中此疾者何茫茫,尔出何策能相当。

此魔跋扈真强梁,汗流卢扁走且僵,眼乱孙陶惊而跄。

温寒燥湿翻阴阳,君臣佐使徒慞惶。

我发刀匕非寻常,应證取效无参商。

临济一击雷横撞,德山一喝龙腾骧。

荒郊解使枯骨强,龙盘虎绕嬉迷藏。

明月堂中启秘囊,一服甘露玻璃浆,大千世界都清凉。

此药亟咽不必尝,一粒中裹千金刚。

炮爁炙煿谁精详,听取露柱声琅琅。

西溯江汉浮潇湘,呼将石人撑铁航。

药囊抛向江中央,长风落日云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赠僧师能》由宋代诗人王质创作,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僧人如同大医王一般,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与慈悲之心,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病痛根源,并以“秘囊”中的“甘露玻璃浆”为喻,象征其传授的佛法如同清凉甘露,能净化人心,带来清凉与宁静。

诗的开头即以“稽首十方大医王”起笔,将僧人比作医术高超的大医王,请求其传授治病之法。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否定句,如“无朱无墨无文章”,强调了僧人传授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字知识或药物方剂,而是更为深奥的精神与智慧。进一步地,诗人通过“寻源不出羲农黄”暗示,这种智慧源自远古,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随后,诗中以“六猴窥六窗”、“三界六趣横颠狂”等形象描绘了人间的种种烦恼与痛苦,以及僧人如何通过佛法引导人们摆脱这些束缚。最后,诗人以“明月堂中启秘囊”、“一服甘露玻璃浆”等语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传授佛法的过程,如同给予人们清凉甘露,使心灵得到净化与解脱。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僧人智慧与慈悲的深刻敬仰,也蕴含了对佛法深邃哲理的探索与理解。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佛法对于个体心灵成长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赠南道人

露水班白未全白,长江大湖喜为客。

西风渐少北风多,脚底路声行格格。

一袍两蹻都无馀,腰间一二三葫芦。

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无他须。

红黄瀰漫杂奔走,观旁亦有可人否。

公卿将相总不问,蓑衣铁拐岂无有。

青山绿水逢迎时,亟来相报令吾知。

戴起一顶青蒻笠,拖将七尺紫藤枝。

因缘渺茫多阻隔,斯人吾前亦不识。

且吞溪玉濯心神,更揽月轮摩眼力。

摩到无明醉梦醒,挹袖拍肩须有人。

形式: 古风

赠开怀道人

达磨只履投西归,一只乃为汝所持。

汝持此只将奚为,十方三世包无遗。

大挠十干十二支,衍作六十花参差。

释迦佛亦不出斯,丈六身外还属谁。

七十九年略可推,无始劫来何从知。

可满盛著琅琊儿,任汝胎年月日时。

乌窠披上粗缯衣,龙尾引入黄金墀。

平川袤野观游丝,东西南北随风飞,水流云在俱迟迟。

凡度眼者都忘机,一物今古长光辉。

无头无尾无骨皮,无男无女无妾妻,无肝无胆无心脾。

大率一切皆无之,太空赤立孤悽悽。

珞琭忽见全如痴,何况吕李杨徐奚。

我命居申西南维,我身在未正直西。

腊月三十日到来,此身此命成烟霏。

捲起卦盘收卦棋,梅轩共看花阴移。

形式: 古风

何处难忘酒(其一)

何处难忘酒,蛮夷太不庭。

有心扶白日,无力洗苍溟。

豪杰将斑白,功名未汗青。

此时无一盏,壮气激雷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何处难忘酒(其二)

何处难忘酒,奸邪太陆梁。

腐儒还有郦,好汉总无张。

曹赵扶开国,王徐卖靖康。

此时无一盏,泪滴海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