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殷奎在前往京城的途中,与五位妻弟分别时所作。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首句“异县遥相送”,点明了诗人与妻弟们身处不同地域,却能跨越距离,相聚一堂,共同经历离别之痛。接着“频烦内弟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弟频繁前来相送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
“路从寒寺去,身逐夜航开”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情景,寒寺旁的路显得格外凄凉,而他即将踏上夜晚的航程,预示着未来的未知与孤独。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饮泣难为语,垂头忍复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面对离别,他只能饮泣,难以言表心中的情感,只能低垂着头,强忍着不舍,准备踏上归途。这一细节刻画出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对过去的留恋。
最后,“自多甥舅好,应得抚提孩”表达了诗人对甥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离别在即,但他相信甥舅之间的深厚感情会让他们在未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妻弟们离别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亲情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在离别时刻的无奈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