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举张博士见寄

金沟河上柳千条,濯濯轻阴覆画桥。

华夹御城涵晓日,波回仙沼应春潮。

曾闻献赋趋三殿,想见承云丽九霄。

欲听钧天尘梦隔,苏台凉月夜寥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金沟河畔春景图,以细腻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句“金沟河上柳千条,濯濯轻阴覆画桥”开篇即以“金沟河”、“柳千条”、“轻阴”、“画桥”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清幽雅致的画面,柳树在晨光中轻轻摇曳,轻柔的阴影覆盖着精致的桥梁,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接着,“华夹御城涵晓日,波回仙沼应春潮”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将视线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御城之侧,华美的建筑与朝阳相映,波光粼粼的仙沼随着春潮波动,展现出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曾闻献赋趋三殿,想见承云丽九霄”两句转而提及历史人物,通过“献赋”、“三殿”、“承云”、“九霄”等词语,既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才华的敬仰,也暗示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里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

最后,“欲听钧天尘梦隔,苏台凉月夜寥寥”则以一种超脱尘世的视角,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诗人似乎想要聆听那超越尘世的音乐(钧天),却发现自己被世俗所隔绝,只能在苏台的凉月下,感受夜的寂静与深邃。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166)

郯韶(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苕溪渔者。慷慨有气节。顺帝至正中尝辟试漕府掾,不事奔竞,澹然以诗酒自乐。工诗

  • 字:九成
  • 号:云台散史
  • 籍贯:湖州吴兴

相关古诗词

晓发商溪戏简玉山且要和

商山西头花满烟,画船银烛理丝弦。

翠屏何处惊残梦,卧看青天春月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寄句曲外史

掬溜室中清夜分,相过曾此说幽文。

入池星斗当窗见,枕席波涛隔树闻。

头上鹖冠朝老子,手中龙节候元君。

欲从世外求玄赏,鸡犬岩头有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报复元秋兴

大星出海芒角稀,新月隔林光景微。

空山无眠鸡犬静,独树忽惊乌鹊飞。

已喜朝廷宽赋敛,侧闻南国尚戎衣。

钓竿早晚落吾手,日日放船来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登天平山

西来山势森如戟,上与浮云石栈连。

华盖九峰当绝壁,龙门一道落飞泉。

幽穿石洞潜通穴,下俯天池冷积渊。

更欲振衣千仞表,侧身东望洞庭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