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车谣

一春多风复多雨,田头踏车最辛劳。

去年种田田无收,还租卖却牛一头。

今年城西盗贼起,北巷南村尽烧毁。

城头土崩日夜修,壮者服役老者忧。

晨食糟糠每忘昼,妻子长饥面皮瘦。

公家吃酒呼歌奴,不念私家租不敷。

公家若念农家苦,水涝祈晴旱祈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踏车谣》描绘了农民在春风雨季中艰辛劳作的场景。诗中通过“一春多风复多雨,田头踏车最辛劳”这两句,生动展现了农夫们在恶劣天气下犁田灌溉的不易。接着,诗人以“去年种田田无收,还租卖却牛一头”揭示了农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贫困,连基本的生活财产都得牺牲。

诗中“今年城西盗贼起,北巷南村尽烧毁”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农田遭到进一步破坏,加重了农民的苦难。“城头土崩日夜修,壮者服役老者忧”写出了壮年男子为修缮防御而疲惫不堪,家中老人也为生计担忧。

“晨食糟糠每忘昼,妻子长饥面皮瘦”直接刻画了农民家庭生活的困苦,连最基本的食物都无法满足,家人忍饥挨饿,面带菜色。然而,“公家吃酒呼歌奴,不念私家租不敷”,官府却沉浸在享乐之中,对农民的疾苦视而不见。

最后两句“公家若念农家苦,水涝祈晴旱祈雨”表达了农民对官府公正施政的期盼,希望他们能体恤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的生计,无论是涝是旱都能有所作为。

整体来看,《踏车谣》以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明朝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和对公正治理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316)

虞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字:克用
  • 籍贯: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

相关古诗词

古意

秉烛夜何长,芳筵惜春暖。

莺花已惊曙,东风杂弦管。

还念战场人,冰花铁衣满。

形式: 古风

红梅引次韵壶中老人一笑

罗浮山下春风来,嫣然一笑梅花开。

东君底是爱颜色,玉容重著胭脂堆。

要令姑射朝天阙,丹砂炯映肌肤洁。

天人自是实失惊,空谷何年见清绝。

又如二十飞琼春酒醒,绛纱笼玉尤分明。

夭桃繁杏便粗俗,纷纷艳冶徒相争。

幽香不断流丹髓,三咽令人销鄙俚。

莫言春半不耐寒,饱浥冰霜不知几。

吾生痛饮自得师,对花烂醉高阳池。

朱颜顾我每如此,壶公壶公如何鬓成丝。

颠倒笑我为花杨酒卮。

形式: 古风

鹤瓢

青城黄仙师,四海遍行脚。

东观沧溟万里馀,到时两鬓秋萧索。

手中常持一鹤瓢,言是太古开花萼。

偃蹇浑无斧凿痕,分明洞有烟霞烁。

青田一种至今无,溟渤昆崙任抄掠。

一从箕泉遭弃置,便向华表为栖托。

自入行囊不计春,长悬日月同飘泊。

弹丝或奏太古调,只与此瓢相对酌。

醉将北斗挽天潢,肯把此瓢分两勺。

君不见伯牙绝弦无知音,卞和献璞遭残虐。

世间俗子眼眵瞎,有耳徒能听管籥。

安知老大葫芦生,小摘乾坤自成噱。

林屋洞口种橘李,山人平生读书得真乐。

自是西周老聃姓,抱一冲虚岂彫琢。

仙翁亦是无怀民,大道迥出羲皇若。

禹穴南来一邂逅,握手谈笑如识昨。

许以此瓢今可遗,临别要即重然诺。

谢之拂袖去,意若全落魄。

山人得之不敢却,左悬右佩贮灵药。

有时挂向青崖间,脱屣扪萝坐盘礴。

月明辽海夜生寒,梦绕秋空双足躩。

迩来作者歌鹤瓢,竞说山人瓢不恶。

长歌短句我亦有,雨露云烟讵穿凿。

我歌不凿瓢愈奇,山人之名愈充扩。

李山人莫惊愕,我亦青城丈人客。

昔年西来觉丘壑,几回晞发太华颠,至今尚负山中约。

瓢乎瓢乎尔知否,一夕风高起朔漠,潇湘洞庭木叶落。

尔今不蔓纵为瓢,徒向人间受缠缗,何当从今只化鹤。

何当从今只化鹤,为我戛然飞鸣一万里,长风浩浩翔寥廓。

形式: 古风

为季丙卿题卫明铉所画咒钱出井图

神仙好幻术,惊世更骇俗。

笑移天地入壶中,大块轮菌等珠粟。

葛仙鍊丹世所传,咒钱出井飞上天。

长生久视亦已矣,此事一说经千年。

卫君亦是丹邱子,与我论交脱生死。

昔年学仙差可耳,雅好楼台今画史。

孤云处士骑鲸去,文皇欲官挽不住。

雾带云裾尽属君,草草落笔成天趣。

季卿何由得此图,却写仙翁鍊丹处。

井气空明泄海寒,丹光错落窥天曙。

虾蟆秋飞老桂轮,子规夜叫长松树。

季卿父,烈丈夫,年过五十山泽臞。

手援神农之百草,口诵轩辕之古书。

回生起死夺造化,阴德迈种为菑畬。

膏肓二竖为哭泣,何物五鬼能揶?。

一道澄江自西下,十年卖药留东吴。

花飞苑树秋霜薄,叶落江枫夜雨疏。

每寻翁生说烹炼,更得果老称名誉。

只今又逢东海上,咫尺蓬莱隔烟浪。

便持此画问安期,举手人间谢尘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