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柯生的读书人,在乡村中耕田与读书的生活状态。诗中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展现了柯生在自然与书本间寻求精神寄托的追求。
首句“耕田村外归,抱书窗下读”,生动地描绘了柯生劳作一天后,带着泥土的气息回到家中,随即捧起书本,在窗前静心阅读的情景。这种生活节奏,既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展现了学习的专注与热爱。
接着,“读书期业成,耕田待秋熟”两句,表达了柯生对于学业与农事的期待与耐心。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深知丰收需要时间与努力,因此对未来的收获充满期待。
“一饭充朝饥,所愿良亦足”则展现了柯生简朴而满足的生活态度。一顿简单的饭菜就能满足他的日常需求,他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富足。
“圣贤日相亲,志不在干禄”表明柯生将圣贤之言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追求的是道德修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而非世俗的功名利禄。
“白水涵春陂,青灯照茅屋”描绘了柯生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宁静,白水环绕,春意盎然,青灯照亮着简陋的茅屋,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宠辱吾不知,门前羽山绿”表达了柯生不为外界荣辱所动,心境平和,门前的山色绿意盎然,象征着他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柯生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古代文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精神风貌,以及在自然与知识中寻找人生真谛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