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井山废寺四首(其一)

一井深藏数百家,半宜榛栗半宜茶。

可怜兵后谁为主,唯有长松寄宿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诗人通过“一井深藏数百家”这一句,巧妙地将一个隐秘的水井与周围数百户人家联系起来,既展现了井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接着,“半宜榛栗半宜茶”一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说明这口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饮用水,还滋养了周围的榛子和茶叶,体现了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然而,诗的后两句“可怜兵后谁为主,唯有长松寄宿鸦”则转向了更为沉重的主题。在战乱之后,这口井及其周边环境变得荒芜,失去了原有的秩序与生机。诗人以“可怜”二字开篇,表达了对战乱破坏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无人管理、荒废的景象表示了遗憾。最后,“唯有长松寄宿鸦”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战后环境的凄凉与孤独,长松虽坚挺,却只能成为乌鸦栖息之所,象征着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在人类灾难面前的无奈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战乱对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以及在动荡时期人们生活状态的变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宿井山废寺四首(其二)

四壁云山拥翠屏,上方零落锁寒扃。

祇缘丧乱无虚日,颠倒琅函贝叶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宿井山废寺四首(其三)

涧水泠泠响石溪,旧时亭馆半高低。

杜鹃尽有伤春泪,啼到山深不忍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宿井山废寺四首(其四)

破屋哀哀啼老孀,祗因兵后又年荒。

一家十口存无二,废尽门前陌上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宣城道中二首(其一)

雨花台下承明发,尽日王维画里行。

到此溪山愈幽绝,令人想见谢宣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